果不其然,釋家入稷下學宮的事遭到了名家的大力阻攔,當然不隻是公孫於的事,這隻不過是一個引子而已,重點還是因為名家感覺到了威脅。
名家以“名”為號,自然不隻是開口辯論名實的學派,這隻不過是他們彰顯自己學識,思想的方法手段而已。其真正的本質就在“名”字上,命名並解析才是名家真正的思想,甚至於為某種存在定下概念都是他們掌控的規矩,說白了,名家的作用實際上就是為了幫助人族認識、了解乃至於利用世界上的一切資源。
不過這種功能也隻有洪荒本源世界火雲宮中的名家學派才能做出來,就是和仙秦一同超脫的那些名家諸子也要差了一點。
畢竟仙秦囊括的隻有秦國一統之後的那段歲月中的先賢,而實際上名家幾乎包含了整個人族文明史的大半先賢,就連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都會被名家算成自己人,至於這兩位認不認……
怎麼可能不認呢畢竟名家真正供奉的祖師爺正是包括人皇燧人氏在內的人族三祖,也是最開始為人物帶來文明的文明之祖。
火焰帶來了光明,驅逐了黑暗和野獸,是最初的文明,衣服帶來了羞恥感,也帶來了最初的秩序,而房屋,是人族發展的起點,文明的起點。
所以雖然在諸子百家中,名家並非是顯學,但是在火雲宮中的地位卻也是舉足輕重的。
而反應在仙秦超脫後留下來的投影世界的衍生世界之中,名家雖然沒有火雲宮中的名家強盛,但是憑借著能夠辯論名實的一張嘴,名家卻是成為了當前時代之中各國不可缺少的外相。
荀子雖然任職稷下學宮的祭酒,但是如今稷下學宮沒落,齊國並不是特彆的看中稷下學宮。而荀子雖然能夠獨斷稷下學宮諸事,但是祭酒畢竟不是能夠插手朝政走向的官職,荀子雖然有一身的學問,卻也著實難以對齊國朝政產生多大的影響。
要說在諸子百家之中,如今的荀子算得上是一方大佬,但是這是在學術界裡,要是放在政事上,也就是在齊王這裡,荀子的名頭真的比不上作為外相的名家。
所以,名家開口阻撓了,齊王如今一心想要在亂世之中保全自己,對於稷下學宮也沒什麼太大的想法,他也不覺得一個釋家加入與否能夠影響諸國大局,自然更加偏向於名家這邊。
然而偏向是偏向的問題,齊王可以不給稷下學宮祭酒荀卿的麵子,但是卻要給儒家領頭人荀子,當代僅有的幾位大宗師之一的荀況麵子。
不為彆的,主要是大宗師太強,說真的要是荀子真的生氣了動了殺念,估計他墳頭上的果樹開花結果了,荀子還在其他國家裡呼風喚雨呢。
就齊國現在的境地,估計也沒誰願意為了他和當時三大顯學之一的儒家作對,更不會費人費力去找一個大宗師的麻煩。
一位大宗師真的想走,偏得讓現在的齊國舉全國之力才能將人攔下,攔下之後想要擊殺,大宗師絕命一擊發起瘋來誰撐得住就是同等級的大宗師也撐不住。
好在大宗師都是有道之人,為了踐行自己的道理他們可以奉獻一切甚至是生命,俠墨為了俠道可以刺王殺駕,法家為了律法可以以身試法,而儒家,哪怕荀子的道理是人性本惡,卻也終究不曾反對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不反對忠君愛國。
更何況,據荀子所說,來宣傳釋家的那位少年人也是一個大宗師,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名家的肯定。
所以,荀子一個大宗師的麵子,齊王都得給,兩個大宗師的麵子,齊王更得給。雖然他不給也不會出什麼問題的吧……可是聽著那少年罵公孫於的話怎麼也不像是好相與的,最後齊王也隻能給人家一個宣講機會。
齊國可以不用,甚至於不容納釋家學說,但是這個機會得給人家。名家聽著荀子最後的請求也不再阻攔了,不然他們就是真的把那位大宗師得罪死了,有句話那個少年說的對,他們老了,等著幾十年後他們沒了,那少年人正當年,如今就已經成了大宗師,幾十年後誰知道是個什麼模樣
而且,名家的人分布廣,大多都在各國做要職,一天的時間名家也差不多對於少年的身份有了猜測,隻是礙於暴露少年身份之後,容易出事,給齊國招來禍患,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於是,第二天的清晨,晨鐘剛剛敲響,稷下學宮的最大的廣場上就擠滿了人,畢竟是新學說的出現還是很吸引人的。
不過這次宣講這麼匆忙,都不曾好好的布置宣傳,而且本應親至的齊王和齊國太後都沒出現,齊國重臣似乎也沒有一個出現的,官身隻有一個荀子在,稷下學宮中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都沒出現,似乎是隨便出了兩個人應付一下而已,所有人都差不多知道了齊王和諸子百家的態度。
然而牧塵卻一點也不失落,開玩笑呢,他甚至於有點開心,畢竟他是仙道的人,給仙道的競爭對手佛門傳道怎麼會讓他高興呢。
看著人雖多,但是大半都是看個熱鬨的,牧塵很高興。不過高興歸高興,正事也不能不乾。索性直接席地而坐,周身法力動蕩與天地之力溝通,一時間在場的不少有見識的人都變了臉色。
“大宗師……”先天宗師能夠內外交互,體內內力源源不絕,大宗師卻能直接引動天地之力,而如今他們感受到的這種從冥冥之中感受到的威壓正是大宗師的威能。
不過,底下不少道家弟子麵麵相覷,為什麼他們從這威壓之中感受到了獨屬於道家的清靜自在這是什麼鬼
牧塵席地而坐,連一句安靜都沒說,直接說起了自己的規矩:“此次宣講,我隻誦讀釋家經義《心經》和《金剛經》,不回答任何問題,不做任何解釋。
我釋家傳承隨心,有緣者,能從經義中領悟一二便可入釋家。
而我禪宗更是隻有心印一方,若是得悟自然成佛,若是不能悟,那便是與釋家無緣,莫要過多糾纏。
嗯……沒什麼了,接下來便是《心經》,觀自在菩薩……”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