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四年二月,初春,萬物伊始。
……
康樂已成過往,永遠結束在康樂六年。
次年正月,象帝楊若希改元“顯德”。因其字“昧形”取自道家經藏“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故世人稱其為“象帝”。
三年來,天下格局已變。
北方雪國,聖羅蘭國摒棄前嫌。兩國國教,清教與濁教簽訂盟約,劍指北溟城。
北直道尊,兼北直邊軍大都督——蔣泊雲,奏請朝廷增兵,以防北患。
閣首袁白衣以“北溟已據五十萬邊軍,當南榮道、西荒道兩道邊軍之和。若掌此雄兵而懼敵,固守堅城而戰敗……可知泊雲年歲已昏,不複勇也!”拒絕增兵。
赤裸裸的激將,也許對彆人有用,可蔣泊雲是誰?那是從無數屍體裡爬出來的,從無名小卒一路登上“神將”王座的絕世狠人。
作為榮國史上第一個肩挑“道尊”與“大都督”的人物,不會輕易向任何人妥協。
顯德三年,蔣泊雲為做好軍備,麵對北方兩國史無前例的聯合壓力。他無視朝廷的多番警告,直接在北直道招兵買馬,甚至練兵都是大張旗鼓,毫不遮掩。將北直道邊軍擴張至七十萬。
……
西荒道。
自從楊啟就任西荒王以來,地方藩王明爭暗鬥搞得西荒民不聊生,光是楊啟遭受的刺殺就多達數十起!
正當朝廷準備以“京都已定,外亂已平”調回一直駐紮在永安州的林邊州。
顯德三年初,西荒邊境突然傳來噩耗,西域十四國中六國聯軍突襲邊境,西荒道邊軍大敗!
西荒道僅有二十萬邊軍,曆來就是榮國六道邊防最薄弱的。
林邊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先斬後奏帶軍去馳援西荒邊境,“勉強”將西域六國聯軍打退……順帶滅掉一批“吃裡扒外”的藩王。
張四維這位西荒道道尊再次成為擺設。
自此,東營十五萬禁軍與二十萬道兵成為曆史,被林邊州編成“西荒赤血軍團”。
……
上京,無極殿。
“一個個……他們眼裡還有還有朝廷嗎?!還有你這個……皇帝嗎?”
威嚴日漸深重的太後雷霆大怒。
楊若希呆呆地站在曆代先皇畫像下麵,他的皇袍顯得有些空蕩,那是他自己瘦了……眼窩深陷,越發憔悴,曾經儒雅翩翩少年,現在已是沉迷酒色,頹然自廢。
“朕……朕是皇帝嗎?”他低微的聲音隻有自己能聽清。
“下去吧……”
太後無奈,隻好讓太監將楊若希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