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誌願的時候,高天養其實有想過要不要去大城市,或者說去首都大學。
好歹見見世麵嘛!
過去二十幾年出縣城的機會都少。
但他思慮權衡再三後,終究選擇了放棄,還是報了本省新建的學校,過程高芸並沒有去插手乾預,完全是他自己的選擇,主要是他對自己的總分數不大自信,擔心報考幾大名校成績會不夠。
報考相對普通些的學校的話,師資力量可能還沒他們本省新建的山河大學強,再加上這邊大豆研究快出成果了。
反正想見世麵又不是非得去上學。
也可以去領獎,或者去旅遊啥的。
所以在糾結了一個晚上後,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報考本地新建的山河大學。
不僅是他,很多知青都有糾結。
甚至不少本地非知青也有糾結。
畢竟山河大學等本地大學再怎麼說師資力量雄厚,那也終究是新建的,沒人家名氣大,基本無人知曉,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什麼野雞大學呢,哪有直接報名校來的好。更彆說有些知青又沒跟家裡決裂,如果有可能的話,當然還是想要回家,或者說報考自家附近的學校。
乃至需要聽家裡父母長輩的意見。
所以最後實際來講,還是有很大一批知青並沒有報山河大學等本省大學。
但也無所謂,畢竟總不能強留。
俗話說的好,閨女大了不可留,留來留去留成仇,這些個知青們又何嘗不是呢,人家想要走,還是得讓人走啊。
同時因為新成立的那些大學,高芸隻是起到了個倡議成立的作用,其他諸如校長,主管權之類的都不歸她管。所以後續的一些事情,高芸也就沒有越權去過問,最多稍微關心下天養和大隊一些高考生有沒有考上,入哪個係啥的。
不過高芸先前許諾的一些事。
還是有做到的。
在她的據理力爭之下,好不容易才做到。沒辦法,雖然她是廠長,但廠子是國家的,不是她私人的產物,廠裡麵的錢也不是她說動就能動的。如果把那些錢用來擴張,或者用來為她自己,乃至為廠裡員工謀福利,那沒什麼問題。
但用來給新建的學校謀福利,乃至於給學校裡的那些教授講師升工資,分配住房,以及給在校學生補貼之類的。
無疑就相當困難了。
得她先把錢上交,然後由省裡麵把錢給教育部門,教育部門再往下麵撥款執行,錢直接給學校中途都有可能出問題,又更何況還要繞那麼一大圈,加上高芸給的這筆錢,隻能以稅收或者說上交的形式給,不可能說是專款專用給。
哪怕最終沒有給教育部門,或者說教育部門沒有下發到那些大學,按高芸說的去執行,人家也不算違規操作,畢竟高芸要做的事,沒辦法寫到紙麵上。
或者說,就不是她該管的事。
當然,高芸的想法肯定是好的。
但不一定所有人都願意。
曆史上的那些個改革啥的,哪個想法不是好的,可最終結果如何,是吧?
在賺錢這方麵,大家夥的意向自然是一致的,不管是賺外彙,還是賺其他省的錢,反正隻要能賺錢,都是好事。
但在花錢這方麵就不一致了。
最後高芸她是多上交了將近一倍的錢,才好不容易將先前許諾的那些事。
完成個七七八八。
為了接下來能少花點錢,高芸隻能趕緊把原先已經靠掛到新成立大學的那些項目組,趕緊又重新遷回來,靠掛到研究部,經曆過先前事的她算是看明白了,隻有直接隸屬於她,她能直接插手管理的部門和項目,操作起來才方便。
其他的,哪怕說過再多口頭協議都沒用,即便落到紙麵上,那都不好說。
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事。
高芸不由開始琢磨要不要辭職。
國企嘛,可以說是有利有弊,利的地方相當顯而易見,一是相對穩定,二是上頭有人,不用擔心會有人找麻煩啥的,腰板硬的很。弊的地方同樣也相當明顯,那就是相對死板,沒那麼靈活。
後期大部分國企都是死於這點。
無法迅速轉變,適應時代發展。
高芸此時就已經覺得自己管這一大攤事相當吃力,其他國企有的問題她這邊同樣不少。而之所以各方麵整體表現的遠比其他國企優秀,主要還是在於高芸能夠提供更為先進的技術,把東西賣出去賺到錢,經濟方麵的富足,足以壓下很多其他矛盾,乃至減少負麵情緒。
這點在未來其實也能得到印證,那就是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很多負麵問題,負麵情況,都能得到有效的抑製。
就連犯罪率也會減少。
可一旦經濟出現問題。
各種牛鬼蛇神,以及其他因為經濟發展不錯而暫時壓下來的問題,很快就都爆發了出來,很難用常規手段安撫。
除非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基於這些因素,高芸自己琢磨了很長時間,上網查了不少資料,並且跟她爸她媽也討論了好幾次。後來甚至還以寫紀實為借口,在某些論壇上找了不少勉強應該能算是專業人士的人,跟他們探討並研究了一下這方麵的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終在七八年三月份的時候總算下定決心,過兩年就辭職出國,借機將資料帶回來的同時,順帶在海外大賺上一筆,然後憑借他帶回來的那些先進技術和資料,應該足以保障她正常經商吧。
雖然已經下定決心過兩年就辭職。
但如今的盛華集團是高芸一手發展起來的,就那麼放棄,或者說不管不顧的話,高芸無疑也不忍心。所以她接下來並沒有直接躺平啥的,而是依舊勤勤懇懇的正常上班乾活,隻是逐漸的收斂發展以及擴張的腳步,行動偏向內斂。
更多轉向求穩。
這樣哪怕過兩年她辭職,接班人隻要不瞎搞,短期內肯定不會出問題,也有足夠的時間摸清楚情況,考慮下一步怎麼辦,怎麼都不至於手忙腳亂啥的。
要真還像先前計劃的那樣大肆擴張發展,花錢投各項研究之類,回頭接班人驟然接手,很可能會無法兼顧全局。
或者出現其他什麼岔子。
雖然肯定不至於倒掉。
但傷筋動骨也是損失啊!
而一開始求穩,高芸無疑就悠閒了下來,畢竟求穩對她而言是真的沒有難度,很多國企就是亡於太安逸求穩了。
把握水電交通命脈的這樣就罷了。
產自行車做衣服的也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