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對於智雲集團這種搞硬件,搞人工智能為核心的企業而言,各種研發成本其實非常高。
要不然,智雲集團也不會每年花出去好幾百億美元研發經費了……這可是全球範圍內研發經費支出最高的一家企業,公認的燒錢大戶。
和智雲集團的燒錢速度和規模比起來,國內其他各類型企業都是渣渣,隻能望而興歎!
而智雲集團的研發經費支出大概是四百多億美元,全球第一,而且超過後麵第二、第三、第四這三家的總和!
因為後麵第的這幾家,基本都是一百多億美元的研發經費支出,三家加起來還沒智雲集團一家的研發支出高。
智雲集團的研發經費支出,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國內支出,少部分是國外的研發中心支出,國內部分的話是四百億美元左右,按照當下6.8的彙率換華夏元的話,大概是兩千七百億華夏元左右。
智雲集團一家在國內的研發經費支出就是兩千七百億左右,而全國的科研經費支出一共才一萬六千多億,其中企業部分是八千多億……智雲一家就占據了兩千七百多億。
可見當下的智雲集團有多重要,對技術的拉動作用有多大!
同時這也是智雲集團的很多產品,都采取高價高利潤模式的緣故……產品價格太低,利潤太低的話根本無法維持運營。
智雲集團的經營模式,其實是屬於非常特殊的“高投入高回報”模式,這一點和企業都不一樣,有巨大的差彆。
其他企業,可不會和智雲集團這麼瘋狂燒錢!
但是徐申學敢,因為他有科研係統,可以確保這些龐大的研發投入能夠獲得一定的成果。
換成其他企業來這麼玩,早破產了!
龐大的研發經費投入,再加上徐申學的科研係統的輔助,還有徐申學前世所帶來的一些先知預見。
上述三位一體之後讓智雲集團裡源源不斷的研發出來各種新技術,新產品,進而維持集團的龐大營收。
如此也就形成了一個高投入,高回報的良性循環!
這是其他企業所無法做到的,甚至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
最近幾年,有無數的人,不管是一些研究經濟,企業的學著,還是其他企業的管理層們,他們都在費儘心思的研究智雲模式。
他們想要知道,智雲集團乃至徐申學旗下的其他一些企業,為什麼能夠會獲得成功?
為什麼研發效率會這麼高?
同樣的研發人才,在其他企業裡的時候就一般般,但是到了智雲集團裡任職搞開發後,一個個就跟開了竅一樣。
但是直到如今,學界依舊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都是隻能用一些含糊不清的話來判斷。
比如什麼工作氛圍啊,公司的科研文化啊,完善的組織構架啊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
然而,這些東西,其實其他企業也都有,尤其是其他一些玩技術的大企業,在企業文化,辦公氛圍,研發環境等方麵都能做的很不錯,然而就是研發進度比不過智雲集團。
這就是讓人非常費解了。
所以很多人就把這個無法解釋的現象,歸功於徐申學獨特的帶領團隊的能力,個人卓越的科技眼光以及一些威望,領袖氣質等方麵上。
這也是徐申學在外界,甚至在國外的評價非常高的緣故……他總是能帶著團隊完成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做出來黑科技一樣的產品。
而這些,其實都是科研係統和一些前世的認知經驗,再加上舍得砸錢搞出來的。
和徐申學的個人能力,其實關係不是很大!
他管理團隊的能力,其實也很一般,大部分都是選擇放手不管……還美曰其名:“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管”。
因為他真心不會……甚至連智雲集團的整個組織構架等等,其實也不是他自己搞的,都是手底下的精英人才們弄出來的。
會議討論後,下頭的大部分精英,包括高層管理,學術界組成的顧問團隊討論出來一個大部分認可的解決方案。
對這種方案,他還能咋說,簽字批準唄!
這也讓很多公司高層管理,以及顧問團隊裡的諸多學術大佬們,覺得徐申學這個老板非常有人格魅力……誰不想有個聽話的老板啊!
然後這些人在一些外部公開場合裡,就經常吹噓徐申學各種好,什麼有人格魅力啊,能力特彆強啊!
有一說一,他除了根據前世的記憶,偶爾吹個牛,然後舍得砸錢,同時還有個科研係統輔助外,其他的其實也就一般般……至少他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但是,徐申學的確搞出來了智雲集團,這也是事實。
所以在很多外人的眼裡,徐申學就蒙上了一層光環!
————
不管外人怎麼想,徐申學自己卻是有一些自知之明的,所以他還是和以前一樣的態度,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來說。
在機器人領域裡同樣如此,搞出來了不少的成果。
之前徐申學第一次在發布會上,展示了概念人形機器人的時候,還引起了一番轟動呢,一度讓很多人覺得機器人時代要到來了。
而現在,智雲集團這邊的機器人項目組,又搞出來了眼前這兩款看起來似乎很科幻的家政機器人。
看完了這兩款家政機器人後,徐申學還順道看了看一款多足機器人,也就是外人常說的機器狗。
這種多足機器人的使用場景就比較特殊一些了,其中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執行運輸任務。
比如作為伴隨人員一起行動的運輸工具,用來攜帶額外的物資。
不過用途也有局限,畢竟這是電動的,在戰場上野外行動的話,去哪裡充電去啊?
所以用起來還是運輸型號的無人機好用一些,因為無人機可以在後方部署後勤基地,無人機執行任務後可以直接通過換電池的方式提升使用效率。
所以運輸任務隻能作為次要的,更主要的還是代替人員執行一些特殊場景下,比較危險的任務。
比如背個火箭筒,穿過危險地帶後給對麵來一發!
這種多足機器狗的技術難度在兩個點,一個是在野外,建築廢墟等複雜地形的高速機動能力,需要良好的複雜地形的通過性,而且還要維持一定的高速度。
第二個隻是則是涉及到目標識彆以及判定……如何分辨敵我,武裝或平民人員的威脅性。
第三個,也是很重要,非常複雜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是否要給它自主決策權。
自主決策權這一方麵上,合作機構的態度還是相當保守的,在決策權上采取是遙控方式,暫時不給任何的無人設備開火權。
不管是無人機還是機器狗,甚至是AI戰鬥機等等,暫時都不給開火權,隻能通過遙控命令來下達開火權。
所以目前的所有無人設備的研發,其自主性都隻局限於行動,信息收集等其他領域,而開火權則是被嚴格限製在遙控指揮這個層麵上。
畢竟,暫時還沒人有那麼大膽子,給AI開火權……萬一AI識彆、決策錯誤,那麼就會非常非常嚴峻的問題。
因為開火權這一點,是絕對的底線。
而上述的諸多問題,除了開火權這一點外,其他的諸多技術對於目前的智雲集團而言,其實已經不存在什麼硬性上的技術限製了。
如今徐申學就在這實驗室裡,看到了好幾款多足機器人,有傳統的四足,也有六足的。
並且還有一種是輪足式的多足機器人,可以和輪式機器人一樣快速使用輪子機動,同時又具備多足機器人的複雜地形通過性。
在進行試驗演示的時候,展現出來了非常良好的快速機動能力。
“這些多足機器人,是我們開發出來的模塊化無人移動平台,而識彆以及打擊模塊,則是我們的合作機構搞的,我們負責機動平台的研發以及供應,他們自己搞識彆和打擊模塊後。”
“按照計劃,兩者結合起來後,可以根據不同的模塊組合成為不同用途的多足機器人,用以執行不同的任務。”
“八月份的時候,我們的四足移動平台結合了對方的一個打擊模塊做成了一個用於城市複雜地形的查打一體多足機器人,效果還挺不錯的,可以在建築內進行偵查以及打擊。”
“我們也還在嘗試在六足移動平台上進行結合。我們的六足平台的承載能力,平台穩定性以及通過性都更好一些,更適合複雜地形,尤其是野外地形的機動!”
徐申學看著前方的一個四足機器狗,上頭背著一個槍械的模型,外觀看起來其實和前幾年自己第一次看到實驗室裡的機器狗區彆不大。
當年他就是拿著實驗室裡的機器狗,還有無人機,又帶著搭載了AI的小主機,跑到京城去開會,最後爭取到了在半導體領域的大量支持!
而現在數年過去了,當時還隻存在於實驗室裡,使用起來都還需要專門帶個主機的機器狗以及無人機,都已經逐漸成熟了。
徐申學道:“這也挺好的,繼續搞吧,這些多足機器人在民用市場裡也沒多少,所以後續的具體研發上,還是要多聽聽合作方的一些想法,爭取快速成型,然後早日推向市場!”
看完了這個多足機器人項目後,徐申學離開了機器人項目組,隨後又把季成河找了過來,和他商量一番這個家政機器人推向市場的問題。
集團內部這麼多機器人研發項目,目前來說很多看似很不錯的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這些都沒有太大的市場:機器人卷不過人類!
畢竟工業機器人,都是賣給企業之流的,而企業為了賺錢一個個隻看成本,根本沒有為黑科技,科幻產品溢價付費的意願……
所以對於智雲集團這種企業而言,是寧願做麵向個人用戶的消費品,也不願意做什麼麵向企業的工業品的……企業客戶沒辦法提供溢價!
就連多足機器人雖然在特殊領域有需求,但是也就那樣,而且還不好出口,這種先進敏感的東西,短期內是彆指望能出口了……所以特殊領域產品的錢也不好賺!
工業和特殊領域的錢都不好轉,這也是智雲集團在機器人領域裡耗費大量資金研發家政機器人的緣故……就能指望著一大群個人消費者,為黑科技、科幻感、嘗鮮體驗等等溢價購買呢。
雖然家政機器人理論上,也麵對人類家政人員的競爭,但實際上這兩者不是競爭者。
因為沒人會把它真的當成純粹的家政機器人。
對於一些不差這幾十萬的人來說,人家買這玩意是用來玩的,是要體驗一番科幻,電影裡場景才有的黑科技的。
當年的第一代海藍SEC剛推向市場的時候,同樣昂貴無比,也遠遠談不上什麼實用,但是一樣賣得很好……靠的就是黑科技帶來的科幻感,那些有錢人購買海藍SEC就是用來玩的,就沒指望過這車能充當日常用車!
現在的家政機器人,其實走的也是這條路子,名義上是家政機器人,但實際上智雲集團這邊就沒指望過消費者購買它用來乾家務……
不會真有人買這玩意用來乾家務吧?
實際上在徐申學的心裡,這個產品的定位就是:大號玩具!
隻是有點貴!
如今家政機器人已經搞出來了,對於技術人員而言他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大半,而壓力也就轉移到了季成河為首的市場營銷團隊裡。
怎麼把這麼一款硬件成本都要二十幾萬的大玩具給賣出去?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