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和秀才倆人對視了一眼,沒有接茬。
忙活到十一點來鐘,寧傑把李曉東和吳亞倆人留在了廠子裡,自己開著車帶著和尚秀才,還有林月知去了八方齋。
吃完飯,開著車把和尚和秀才送回了家,寧傑和林月知就回了廠子。
寧傑小酌了兩杯,把車停進院裡,就拉著林月知上樓睡覺。
三點來鐘,小兩口從被窩鑽了出來,套上衣服黏糊了一會兒,寧傑溜溜達達下了樓。
老張頭坐在門口的椅子上聽著收音機,裡麵是一個不知道哪來的作家,講的什麼東北往事。
院子裡正有人出貨,木耳和榛蘑在院子裡撒歡,見寧傑下來了,圍著寧傑腳邊轉圈。
遞給老張頭一根煙,老張頭點上以後,氣鼓鼓的關上了收音機。
“什麼破玩意兒,還作家呢,淨特麼胡謅。”
寧傑讓老張頭逗樂了,這老頭他不知道是什麼根腳,但是總覺得這老爺子不簡單。
上回打架的時候就是,彆看老爺子六十來歲了,那家夥,一壺熱水可立了大功。這麼大歲數還有這種鬥誌,確實不常見。
收音機剛才講的是一段放山挖棒槌的,裡麵講了兩個人在四五十年代挖參的故事。
說良心話,每個地方放山的規矩都不一樣,但是基本大差不差,就是有些口訣還有傳說不一樣。
寧傑問道:“張大爺,以前放過山?”
老張頭抽了口煙,眯著眼睛自豪的說道:“那可不,以前你張大爺,可是炮頭!”
寧傑不由得高看了老張頭幾眼,世人都知道放山的有把頭,但是知道炮頭的卻沒有多少。
啥是炮頭?
以前上山討生活的不止這些放山的,東北還盛產胡子。
一個個綹子大大小小,占山為王。多的成百上千,少的也有十幾二十幾個。電視上演的那些啥劫富濟貧的能有幾個?全特麼乾的是欺負老百姓的勾當,可謂是雁過拔毛。
放山的也是一樣。
山參這玩意兒值錢,有經驗的老把頭是當年放山人的精神支柱,有了他們,能大大提高他們抬到大貨的概率。
那些胡子也不傻,進了他們這一片兒,就會有盯梢的一直偷偷跟著,等這頭抬了大貨,就回去報信兒,帶著一幫人過來劫道。
這時候,炮手就應運而生了。
這些人有的是獵戶,有的給人家地主當過長工,會玩兒槍,為的就是能跟著放山的混口飯吃。
他們也算是團隊協作,用現在的話說,這些炮手就是保鏢。而炮手裡槍法最好的,則被稱作炮頭。
這種人一般在江湖也有點兒小名氣,性子得烈,下手得狠,要不根本鎮不住那些胡子。
張大爺之前能是炮頭,足以證明老爺子年輕時本事不簡單。
“行啊大爺,沒想到你當年也是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