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是個很有謀算的人,在他決定以公主的名義養著原主後。
原主父母的屍身便被運回王都,找合適的風水寶地安葬。
如今將身份的事擺開來,月皎皎也是要搞個認祖歸宗的儀式。
沒等大家再心疼她,月皎皎封侯的旨意就已經傳出,趙國近百年來無人封侯。
百年前可不止五國,取得滅國成果的將軍都沒有封侯的。
侯爵貴在三公九卿之上,享高俸祿的同時還劃了兩個縣給她做食邑。
趙國侯爵之位不能世襲,但也是大大的榮光。
秦玄錚給她建的公主府遠超侯爵的規製,沒有另擇府邸。
直接換塊牌匾就是,長公主府變成寧遠侯府。
大部分百姓還是為月皎皎高興的,公主沒什麼好稀奇的,每個國家都會有,但女侯爺倒是頭一個。
不過不少自認讀過聖賢書的人倒是覺得不滿,覺得女子就算有功績也不該如此抬舉。
月皎皎就這樣穿著合乎規矩的朝服,開啟上班打卡的日常。
這發展是天下百姓都沒想到,滿朝文武倒是率先接受。
民間之前創辦的學堂開始招收女學生,許多家裡條件好的女娃都被送進學堂。
她們和男子學一樣的東西,可論朝堂、論天下大事,不再是隻能學繡花算賬……
男性自然感受到危機,有女學生就會有女先生女大夫甚至女丞相!
畢竟已經有個女侯爺做榜樣,好不容易獲得機會的女生她們想活出人樣,能為自己的人生做主。
不想變成聽之任之的物件,隨父兄指配婚嫁,那和被買賣有什麼區彆?
所以她們拚命的學,朝堂的位置就那麼些,這些女學生的目的和他們一樣都是要走仕途。
這蘿卜多了,坑自然不夠分,所以大家團結起來一起排擠女生。
不少離王都近的學子還集結起來,在先生的帶領下發表抗議,王都一時間熱議紛紛。
“快躲開,官兵又來抓人了,這些人是在鬨什麼啊?收女學生又不礙他們的事。”
說話的大娘明顯沒搞懂這些男人的緊張點。
“女孩子在家繡繡花得了,跑出去讀書乾嘛,家裡又不是養不起。”
“你放屁,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憑什麼就不能一起讀書!”
“這不是不讓讀,想要識字,待在家裡請先生教教不就得了。
女人出門在外哪有男人方便,那些嬌滴滴的小姐要是在去上學和回家的途中遇上點意外。
她們的家人還活不活了,以後還怎麼嫁人。”
這男子一副指點江山的模樣,旁邊路過拿著糖葫蘆的女童卻大聲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