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並齊國後秦玄錚沒有急著進一步擴張,先整理內政,恢複春耕。
許多原齊國人在戰場上失去親人,悲傷過後還要過日子,跟著趙國的政策走。
戰死沙場的將士認得出來有親人的就找回去埋葬,沒人認領的全都一起埋葬在同一塊風水寶地。
擦乾眼淚,看著家裡的土地,渾身都充滿乾勁,趙國的土地稅十五稅一。
說是多少就是多少,官府直收。
有貪汙者還可以舉報,再沒有要給這個大夫兩成,那個大夫一成的說法。
張老漢感歎這才是人過的日子,聽說縣城在修學府,明年就把孫子送去上學。
聽說讀好書就能當官,看著日落西沉風壓稻穗的好風景。
張老漢在心中禱告,祝願王上和寧遠侯能長命百歲。
希望自己的子子孫孫都能遇到這樣好的統治者,趙國吏治永遠清明。
其他三國緊密聯係抱團取暖,一年後,秦玄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韓國發兵。
三國齊心,可他們為抵禦強大的趙國,這一年之中都在暴力征兵,士兵的待遇也不好。
不說跟趙國的比,每天訓練飯量自然大,人多後糧食就是不夠分,待遇還不如從前。
都很消極應戰,不過一個月的時間韓國便滅,其他兩國的援軍大部分投降。
在攻打自己國家的時候相當賣力,不過又是一年,兩國相繼覆滅,天下一統。
秦玄錚每天要處理的奏折更加多,還好這方麵他是專業的,很快就安撫好新加入的成員。
天下大部分人都是讀不起書的,廢掉那些雜七雜八的文字。
除了圈養在王都的那些舊貴族紛紛反對,其餘人都沒反應,不過他們反對無效。
倒是有氣性的撞死了好幾個,他們都不想抹去曾經的輝煌,文字就是一種證明和傳承。
他們還期待能出來個人傑,推翻“毫無人性”的趙國,給他們複國呢,所以自然不希望自己的文化消失。
秦玄錚毫無表情的讓人拖出去埋了,要不是屍體丟在外麵可能會起疫病,秦玄錚都懶得讓人挖坑。
被自己國家群眾拋棄的貴族算什麼貴族,他們的反對和死亡一點水花都沒掀起。
統一文字進行很順利,那些原四國經史子集有用的書本全部用趙國文字謄抄,原本全部焚毀。
趙國國庫可以說是爆滿狀態,抄家的其他國家的國庫全都充進來。
於是修路的錢有了,大家出遠門都喜歡走官道,因為官道平整還沒有盜賊敢作亂。
行商之人運貨物更加喜歡,所以車同軌這事情很容易就深入人心。
各國用的貨幣都長得五花八門的還很重,不方便攜帶,優缺點都是不容易仿製。
這時候月皎皎發現銀礦,全國人民都改用銀兩為貨幣。
不管是哪國的錢,都可以按購買力到官府兌換成銀錢。
收稅都用同一種度量衡,民間賣東西的會有些不一,買賣雙方都會覺得自己有吃虧的可能。
官方強製規定後,大家也很願意遵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