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林墨的乾涉下,國府的狀態比曆史那個階段更好一些,準備的更充足。
可是工業國和農業國的差距,很快就將優勢抹平,
林墨又不是神,曆史上淞滬會戰有幾大敗筆。
戰略上的失誤。
最高國防會議通過的《國軍作戰指導計劃》中,
對於華東的戰略定位是力保淞滬要地,掩護南京。
這種戰略定位導致了在日軍主動進攻淞滬時,
中國軍隊采取了被動防禦的姿態,而沒有充分利用地形和兵力優勢。
兵力配置問題。
中國軍隊在吳淞口叀1i濺叀18薜軎叺鵲氐謀力配置不當,這些地方基本上都在日軍的艦炮射程之內,
而且日軍的艦炮威力較大,這使得中國軍隊在這些地區遭受了重大損失。
調動部隊問題。
杭州灣金山衛一帶的部隊被隨便調走,導致日軍海軍部隊能夠輕易登陸並迂回攻擊,使得淞滬會戰變成了大潰敗。
中國軍隊在軍事思想和科技發展上存在問題,例如重炮的使用不當,
以及對於新式武器的使用不熟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戰鬥的效果。
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的指揮係統混亂,導致在關鍵時刻無法做出有效的指揮決策,
例如撤退命令的猶豫不決,以及撤退過程中的混亂無序。
為了爭取國際輿論支持,中國軍隊過多地推遲了撤退時間,
這導致了全線潰退,拱手讓出了國防工事,還使得南京保衛戰過早開始。
現在的問題是,林墨明明對這些情報都了如指掌,卻沒辦法做出改變。
他一個上海的憲兵隊大尉中隊長,從什麼渠道去獲取日本海軍的情報,怎麼去獲取英法的情報?
現在校長還對英法抱有幻想呢,期待國際法庭調停,讓英法等國家出來主持大局。
林墨感覺自己頭都大了,之前中日開戰這事,就有人曾經預料到了。
這屬於國家層麵的信息,乃是大勢所趨。
他還可以解釋一下,這是他竹下森的戰略猜測。
可現在情報精確到一場戰役,而他本人還沒參與其中,他怎麼能讓鄭主任相信呢?
校長一廂情願地認為,隻要是引起西方列強注意,他們就會出麵調停;
隻要是列強調停,日本就不敢胡來蠻乾;
雙方就可以“各讓一步”,簽訂一個麵子上不算太難堪的停火協議。
有了列強調停,就不至於從日軍那裡,再蒙受到塘沽協定之類的屈辱協定。
但現實卻是,日本聲明保證西方國家在華利益,
並在戰役過程中繞開了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因此西方在這場戰爭中直接袖手旁觀。
站在上帝視角來看,西方國家在這場戰役中介入的可能性本身就微乎其微。
畢竟1938年,英法兩國還和德國簽訂了《慕尼黑協定》,這充分說明了西方列強的綏靖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