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由終於看完林墨提供的情報,很詳細的分析,
前提是情報是真的,
但,對於這小鬼子敷衍的解釋,他實在有些不能接受。
你小子倒是具體說說情報的有來源,一句左一個情報販子,右一句猜測?
叫他們這種諜戰組織怎麼相信?
他指著情報問道:
“竹下君你是怎麼做出判斷,國際社會不會調停?”
林墨嘿嘿一笑,然後說道:
“有些東西不能說,具體情報若泄露,我肯定會死
但我可以告訴你們,前幾天我們抓了一個蘇聯的間諜,這家夥交代了一些情報。
最主要的是交代了西方國家的態度,他們采取了保守政策,選擇了作壁上觀。
所以,校長的想法,必定會是一場空!”
林由沉默不語,小日子確實打得很艱辛,但實力在那裡,
他們雖然是本土作戰,可作為農業國後勤早就崩潰了,中國的士兵不怕死,可不代表他們不會死,
一旦如對方所言,兩個師團切後路,後果不堪設想。
至於林墨提供的情報,國民政府會相信嗎?
還真特麼有可能,
在杭州灣登陸,並不是日軍第一次在中國戰場上進行的跨海登陸作戰,淞滬會戰爆發後,
日本陸軍的增援部隊,就多次開展登陸作戰,但主要集中於國軍防線的左翼,也即長江口南岸地區。
但隨著雙方在左翼戰場打成僵局,一直相對平靜的右翼也即杭州灣地區成了日方關注的重點。
為了確保登陸成功,日本方麵專門組建了以參與過日俄戰爭的老將柳川平助為軍長的第10軍,
下轄第6、第18、第114師團及附屬支隊和山炮部隊,兵力構成極為強大。
日本海軍也將原先的第三艦隊拆分為第三、第四艦隊,配合第十軍登陸作戰。
由於國軍僅有的海軍主力已在江陰作戰中損失殆儘,空軍缺乏對艦攻擊能力,因此日軍可以自由選擇登陸區域。
日軍登陸的杭州灣北岸地區,也即上海西南方向的區域,海岸線平整,便於大型艦艇靠岸和大規模部隊展開。
此外,這一區域是當時中國相對發達地區,距離公路和鐵路較近。
日軍一旦奪取鬆江縣城,將很容易切斷國軍的交通線。
從軍事角度看,整個上海孤懸於長三角地區最外側,
便利的交通和區域優勢,在防禦作戰時反而成為了不利因素。
早在明朝嘉靖年間,金山衛、鬆江一帶就是倭寇進犯的主要路線之一。
國軍在淞滬會戰前也考慮過日軍登陸的可能性,並將第八集團軍4個師又1個旅布防於此。
但隨著淞滬會戰慘烈的損失,布防部隊不斷被抽調到前線,
至日軍登陸前,已僅存六十二師一部及少量地方武裝,敵我對比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