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一場大雪,讓繁華的汴梁城中煙火氣更濃。
兩邊早點攤、茶樓、酒肆、文玩店等商家已經開門,滾滾熱氣融入到冰天雪地,騰起一陣陣白煙。人聲鼎沸,迎來送往絡繹不絕,人們都關注眼前的美好與幸福,誰有功夫去管誰當了皇帝、誰做了階下囚?
東京夢華,晝夜不息,僅僅從這街道一隅,仿佛能夠窺見整個天下的繁榮。
趙匡義走在銀裝素裹的大街上,回味著“太平樓”上趙匡胤說的一席話,漸漸的,感動變成了鬱悶,鬱悶又變成了憤怒。
什麼“為趙家保留血脈?”就是脫褲子放屁!
你趙匡胤的所作所為就是謀反,那是要誅九族的!我參與不參與,一旦東窗事發,都得被淩遲處死,整個趙家宗族都得挫骨揚灰!
憤恨之餘,走在大街上,踩得腳下積雪“咯吱咯吱”作響。
曆史上,趙匡義(即趙光義)是否參與了“陳橋兵變”一事,與“燭影斧聲”一樣都是謎團。
一種說法是,趙匡義是“陳橋兵變”的重要指揮者,根據曾鞏所著《隆平集》記載:“太祖既為諸軍擁戴,師還,太宗叩馬首告曰……”,說的是,趙匡義參與兵變,待到趙匡胤被黃袍加身之後,跪在馬前麵,請求趙匡胤不要殘殺百官、掠奪百姓。正因為這一舉動,後來趙匡胤認為趙匡義人品好,所以才將皇位傳給他。
另一種說法,是趙匡義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過“陳橋兵變。”根據《邵氏聞見前錄》記載:“上初自陳橋即帝位,進兵入城……晉王輩皆驚躍奔走出迎”,晉王就是趙匡義,在整個起兵過程中,趙匡義始終都在汴梁城中陪著家人,直到聽說了自己大哥成為皇帝,才興奮的出城迎接。
從後來趙匡胤死的不明不白的事情來看,第一種說法大概率是扯淡,因為趙匡胤也有兒子,他不大可能會傳位給趙匡義,而且第一種說法太刻意,就是為了突出趙匡義體恤百官、百姓,反襯出趙匡胤這人為了權力不擇手段。
一路向南,行至禦街中央,旁邊就是太學國子監,一人急匆匆地走來,腋下夾著不少紙卷,一抬頭,正看見眉頭緊鎖的趙匡義。
“趙二哥,哪裡去?”
此時,趙匡義腦子裡全都是憤怒,根本就沒察覺有人喊自己,一心想要回去,找自己母親告狀,最好能給大哥拉回祠堂,讓他跪在父親靈牌前麵,狠狠地罵上一頓。
那人緊走幾步,一把拉住趙匡義的衣袖,喊道:“趙二哥,怎地不理我。”
趙匡義轉頭一看,來人身量不高,有些獐頭鼠目,穿著還有些破落,不過一對眼睛透著精明,恍然說道:“是你。”
來人名叫安習,是開封府秘書郎、禮製司主簿,他與趙匡義是多年相識。
話說回來,趙匡義是在皇宮做事,這個安習在開封府做事,兩人都是下級官員,怎麼會有交集呢?事實上,這與後周的中央管理模式相關。
所謂都城,汴梁、汴京、東京都是不完整的說法,官方正式的命名是“東京開封府”,開封府尹自然是行政一把手,但與南唐金陵府尹在職位有所不同,開封府尹屬於是中央官員,現存的《開封府題名記碑》上明確標識了,曆史上郭榮、趙匡胤、趙光義等在當皇帝之前,都坐過開封府尹的位置。
由此可見,這個職務可不單純地是管理京畿重地的一應事務,還必須是朝廷一品大員,同時,一旦坐上開封府尹,還兼管太學、國子監、翰林院等,相當於是整個國家人事管理的一把手,後麵發跡的朝廷官員,多少要給開封府尹點麵子。
安習作為開封府的下級官員,需要經常往宮城中送文件,而對接之人,正是趙匡義。
“趙二哥,今日不當值嗎?我正欲去尋你。”
“哦,今日不當值,怎麼,開封府有什麼緊急公文嗎?”
眼下,一切消息對於趙匡義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掌握的越多,對自己就越有利,最好是和軍事相關的。
“公文是有,但稱不上緊急,緊急的事兒有,卻輪不到我去操心。”安習諂笑道,指著對麵的茶鋪,說道:“時辰還早,我請二哥飲茶。”
喝了一夜酒,確實有些乾渴,趙匡義就點頭答應。
二人坐定,招呼店家上茶,趙匡義急不可耐地問道:“開封府有什麼急事?”
“寅時二刻,王府尹就被傳喚到宮中去了,聽說,還有一應大臣也要去延福宮議事。”
王府尹,是指王樸,字文伯,此人能夠當上開封府尹,自然履曆不一般。簡單地說,他是周世宗郭榮的“後院穩定器”,郭榮在位六年,南征北戰,每一次都讓王樸坐鎮開封府,籌措糧草、修築宮城、訓練軍士、完善法律等,堪稱是後周“最佳守門員”。
但是,如果認為王樸隻是治世之臣,那就錯了,他的軍事才能也不一般,他所著作的《平邊策》,不僅幫助郭榮製定了平定天下的軍事戰略規劃,同時對於北宋的影響深遠,趙匡胤稱帝之後,曾經對手下人說“若王樸在,朕不得此袍”(真實曆史上,王樸亡於959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