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諸葛蘭所料,樅陽周軍果然是虛張聲勢,郭宗訓發布“討賊檄文”之後,迅速轉進到大彆山東南麓,占據有利地形。
樅陽周軍收縮,李煜暗暗鬆了一口氣,同樣放鬆的還有李重進。
自從小符皇後、郭宗訓進入揚州城之後,這些天來,李重進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
驚恐、興奮、迷茫……整個人被複雜且強烈的情緒所籠罩,直到郭宗訓的登基大典完成之後,他才感覺身上的擔子輕了一些。
無論如何,總算保住了大周的血脈。
剛進揚州的時候,小符皇後、郭宗訓十分畏懼。
畢竟皇帝郭榮對待李重進這個外甥,有些不厚道,人家心裡有怨氣很正常,加上所謂“登基大典”太過簡陋了,簡直就是草台班子,彆說“文武百官”了,整個揚州文臣武將加在一起,都難以湊夠一百個!
這就讓小符皇後有一種感覺,隻要李重進願意,隨時都能逼宮,讓郭宗訓禪位,然後將母子二人乾掉。
隻是,這一想法,有點小人之心了。李重進就算不是一個君子,但絕對配得起“忠臣”二字,他確實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但絕不會做得那麼絕。
被冊封為“淮王”之後,李重進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要求泰州鎮撫使楊信“進京朝聖”,也毫無疑問,楊信隻要敢來,李重進就會把他乾掉。
楊信又不是傻子,先是推脫“事務繁忙”,再借口“身體有疾”,後又說“時機不對”,概括為一句話,老子不去!
非要我去也行,但是“全軍將士崇敬皇帝,日思夜念”,要去,我就帶著軍隊一塊去!
李重進心裡跟明鏡一樣,楊信絕不會來,他發出第一道命令的同時,就已經準備攻打泰州了。
不打下來不行啊,“臥側之塌豈容他人鼾睡”,揚州、泰州唇齒相依,雙方各為其主、水火不容。
揚州的周軍隻有兩萬,這是不能動的,要用來戍衛都城。滁州、濠州、泗州、楚州各出兵一萬,李重進又要求吳越錢俶發兵,錢俶倒是不含糊,直接支援三萬人馬,由兵馬鈐轄使沈承禮統領,吳越軍屯兵常州,距離泰州一水之隔。
南唐這邊,自然也收到了李重進要求出兵協同的通知,於是,李煜派出了李元清的神威軍……七千人。
不是李煜不想多出人,是有人反對,這個人正是錢俶。
南唐與吳越之間,雖說沒有到“你死我活”的程度,但也極為緊張。
錢俶擔心,南唐借著攻打泰州的機會,趁機搶占狼山,這是吳越靠近長江的一處高地,南唐如果占據此地,也就相當於堵死了吳越與後周之間的咽喉。
李重進雖然不高興,卻也沒辦法,相比南唐來說,吳越更加親周,也更好拿捏,他不願意得罪錢俶。
因此,李煜就喜提“打醬油”的角色,即便如此,三國聯軍加在一起七萬七千人,攻打泰州綽綽有餘。
但是,李煜暗中通知林仁肇,在長江潤州段埋伏水師,防止楊信、荊罕儒等沿著長江逃竄。
眼下,消滅泰州守軍是三方共同利益,在共同利益麵前,敵人可以暫時成為朋友,尤其對於李煜來說,荊罕儒必須死!
定安元年,正月三十,正式發兵。
揚州方麵,李重進親自領兵,水路並進,一萬水軍沿著通揚河東進,意在占領泰州西南的薑堰渡口,在此登陸之後,從北門進攻。三萬步兵經過正誼、浦頭、壩項等鎮,陳兵在泰州正西側的開闊地。
吳越方麵,沈承禮三萬大軍渡過長江,從龍窩口登陸,沿著南官河一路挺進,目的是堵死泰州南邊的通道。同時,分兵圍困泰州東門,防止楊信向海安、如皋逃竄。
南唐方麵,李元清率領七千神威軍,利用潤州大營的戰船渡江,這七千人不進入泰州境內,而是順流直下在泰興登陸,附近的古馬乾河是泰州水師所在地。
事實上,一旦楊信等人抵擋不了,要逃竄就隻有一條生路,就是在長江逆流而上,趕到黃州附近登陸。
如果向北逃竄,海州、楚州的守軍不會放過他們,向東逃竄,除非他們能順利逃到崇明島,否則就是掉進海裡喂魚。向西逃竄,彆鬨了,揚州就在西邊。
就這樣,後周分裂以來,第一個倒黴蛋兒誕生了。
收到李重進攻打泰州的消息,楊信、荊罕儒等人毫不意外,為此,他們已經準備多日了。
吳越、揚州聯軍接近泰州城之後,還沒有做好攻城準備,揚州城西門、南門就自己打開了!
要投降嗎?
當然不是,城中湧出了人,很多人,一萬、兩萬……五萬?!
陳兵泰州正西的李重進懵了,他原本是想把楊信、荊罕儒等人逼出來,就在開闊地帶進行大決戰的,可眼下,自己原本占優勢的兵力,變得不值一提了。
活見鬼了,泰州城中哪兒來這麼多兵!
但很快,李重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那些人根本就不是兵,而是老百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