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笑著道:“不一樣,咱說的貪官,是會來事的貪官,咱捏著他們的把柄,很多咱們不願意做的事,可以讓這些人來做。”
“為上者,你要思考的是如何製衡,這個朝廷,並不是水至清無魚才是好的,水渾一點,你才能製衡到那些清官乾吏,若是不然,一加獨大,皇權還有何威信可言呢?”
朱雄英恍然大悟:“倒是這個理。”
朱元璋有些深邃的道:“大明的官,很珍貴,不要亂設,你得要讓那些讀書人們,知道為官是多麼不容易,咱國朝嚴控科舉,能考中進士的平均年齡都在三十歲以上,為何?”
“不經困難,不過世事,他們如何知道百姓之難?如何知道大明的官不易?隻有這樣,他們才肯珍惜!”
“官,是權貴,是高高在上的,是百姓可望不可即的,是一躍龍門的,是爭相追逐的,不能隨便給。”
“讓他們當官,最終目的是啥?”
朱雄英頓時道:“讓皇權,更加至高無上!”
朱元璋哈哈大笑:“可不是麼,就是為了讓他們對皇權敬畏,對官權都如此敬畏,那麼皇權這個高不可攀的東西,百姓怎麼看?一定是敬畏到骨子裡!”
這就是封建製度!
在老爺子的三言兩語中,已經將天下階級分析的淋漓儘致!
“好。”朱元璋言語一變,開口道:“咱再說正事。”
“你說在地方上設置廉政他們,他們該聽誰的?”
“自然當地布政司。”朱雄英脫口而出。
朱元璋眨眨眼:“這不是自己騙自己嗎?”
朱懷愣了愣,瞬間想明白了,對啊,要是聽當地布政司的,那這部門和擺設有啥區彆?
可要是聽皇帝的,那不就是另一個錦衣衛部門嗎?
“好吧。”朱雄英歎口氣,他知道自己剛才的想法又是拍腦門想出來的。
朱元璋笑了笑,嚼了口紅薯,說道:“不過,你說的那句,用製度用國法約束,咱很是讚同。”
他有些感懷的道:“你說的不錯,靠殺是不行的,你爺爺殺了這麼多人,也有一些是錯殺的!”
朱元璋眼眸中帶著幾分唏噓,可也隻是片刻,隨後那雙眸子便再次無比堅定的矍鑠起來。
朱雄英似有所思:“既如此,何不設考成製度?”
“嗯?”朱元璋不解:“什麼叫考成製度?”
朱雄英想了想,開口道:“閒聊時聽師尊提起過,譬如一年一京察,兩年一外察,每一次負責考成的團隊,都從朝廷中抽取,具體是誰,誰也無從得知。”
“以此來監督和考察流內京外官,流外吏目雜役,考成及格者,繼續為官,若政績昭然者,可升遷,若不及格者降級問罪。”
朱元璋雙眸倏地一亮,緩緩地垂下頭,沉默片刻,便抬頭道:“這個法子,到是大有可為!如此一來,朝廷所負擔的成本也不高,還能起到威懾的作用。”
“好!這事咱記在心裡,趕明回去討論一下。”
對老爹的建議,朱元璋每一個都在認真聆聽,好的采納,不好的也會給帶來老爹建議的朱雄英,去說說究竟哪裡不好,為什麼不好。
他並不是一味的否決和同意。
朱元璋沒對任何人這麼細心過,這是真在將自己一身本領毫無保留的教給朱雄英!
家國大事,沒有一個是簡單的,稍有不慎,萬劫不複,朱元璋不得不謹慎。
朱雄英也能感受到老爺子的善意和寵佞,心裡像吃了蜜一樣,尤其被老爺子誇耀讚歎,更是有種莫名的成就感。
朱元璋笑著道:“臭小子,不要得意,繼續批奏疏,還有這麼多。”
朱雄英點頭。
案牘上確實還有許多奏疏,他便繼續批下去。
有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直接批紅過了,有些大事,則需要斟酌之後才能決定。
最難的一種,便是需要朱雄英去做決策的政事。
這是目前最困擾朱雄英的一種奏疏,也無比複雜。
譬如有遼東指揮使,請求朱元璋在遼東開設茶馬貿易,以大明茶葉、絲綢等物購置後金女真人馬匹。
在這個冷兵器時代,馬匹的多少就是國家強盛的標誌。
朱元璋有些不解的看著朱雄英:“此策,有什麼需要思考的?茶馬貿易換取異族健碩馬匹,遼東指揮使這條陳很有建設性。”
朱雄英搖搖頭道:“爺爺,此茶馬互市看起來我大明是能得到無數戰馬,但此舉無外乎也給女真人打開了對廣袤財富土地的貪婪大門束。”
“恐日久之後,會生出異心,若是他們作亂造反.…”
朱雄英想起之前師尊說過的一個故事,大雲朝會亡,那大雲朝便是明朝,明朝會亡!
這些天來,時有時無朱雄英就探師尊朱長夜的話,而師尊看起來是看透他了,但也沒說透,並且還說了為何大雲朝會亡。
到所謂的大雲朝後期,就是這群女真人,控製了整個北方,然後開始入侵中原。
歸根結底,就是茶馬互市引起來的災禍,大明眼看女真越來越強,於是關閉了和建奴的茶馬貿易,這導致女真人開始主動攻擊大明邊塞。
最終導致大明亡國,野豬皮統治漢人的局麵。
這段事情,朱長夜講的風輕雲淡。
但朱雄英聽著卻觸目驚心,並且還給牢牢記住,他也不敢忘記這事。
話音落下。
朱元璋反倒是不以為意,開口道:“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此部落雖小,若敢無禮,必亡之,何須擔憂?”
“此條陳留中,待朝會商議罷。”
朱雄英歎了口氣,看來爺爺並沒有聽進去,也罷,來日方長,反正還有時間呢,再說了女真人問題是大明朝後期。
以後再勸爺爺好了,爺爺不聽,那麼等以後他登基了,他來搞這些!
朱雄英點點頭:“成吧。”
這就是朱雄英和老爺子執政理念的衝突,不過朱雄英現在也沒能力去改變什麼,隻能點頭附和。
朱雄英沒有在這封奏疏上,去多過爭辯。
老爺子站在當下政體去看茶馬貿易,但朱雄英通過師尊,並且相信師尊,比任何人都要相信師尊,自然知道茶馬貿易最後給大明帶來的慘劇。
要是師尊不說這段事情,朱雄英又怎可能會想到,那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女真部落,最後會掀翻大明呢?
朱雄英呷口茶,繼續開始朝下批奏疏。
這是兵部給事中左望上陳的一封:茲有大將傅友德,虜獲北元孽賊三萬餘兵,每日供養糧食何其多也,臣祈求歸放俘虜,以顯懷柔之天德。
朱元璋在一旁看著,冷哼道:“這個給事中,此為書生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