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航空航天局那棟莊嚴而充滿科技感的大樓內,局長張振偉的辦公室燈火通明。
林軒輕輕推開張振偉的辦公室房門。
“林軒,你來的正好。”
張振偉局長麵帶微笑,眼神中閃爍著激動與自豪。
“我們下一步建設太空冶煉工廠的設計,經過我們團隊與眾多頂尖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終於完成了理論設計的最後階段。”
林軒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他深知這個項目的意義所在,連忙問道。
“那具體是怎麼規劃的?”
“我們計劃將這個工廠建設在拉格朗日點上。”
張振偉局長解釋道。
“這個位置對於太空運輸來說極為便利,無論是從地球發射物資,還是從其他天體采集原料,都能在這裡實現高效的對接與轉運,大大節省了成本和時間。”
林軒認真思索。
“那冶煉過程呢?有什麼特彆之處嗎?”
“當然。”
張振偉局長詳細介紹了冶煉流程。
“首先,我們會對采集到的原料進行嚴格的篩選和分類,去除其中的雜質和無用部分。”
“在太空環境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真空和失重的有利條件,進行高效的物理分離,這一步將大大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接下來,我們將采用先進的電磁感應加熱技術。”
張振偉局長繼續說道。
“通過電磁線圈產生的渦流來加熱金屬原料,這種加熱方式不僅高效,而且能夠精確控製溫度,避免了傳統加熱方式可能帶來的汙染和能耗問題。”
“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太空中的真空環境進行無容器冶煉,這樣一來,就能徹底避免容器對金屬的汙染,保證冶煉出的金屬品質上乘。”
“冶煉後的金屬還需要進行精煉和提純。”
張振偉局長補充道。
“我們可以利用太空中的低溫環境進行冷凝和結晶,這一步將進一步提高金屬的純度,使其達到更高的質量標準。”
“據我們的估算,這座工廠一旦建成並投入運營,各種金屬的年總產量將有望達到約一億噸左右,能夠初步滿足接下來的發展。”
聽完張振偉局長的介紹,林軒不禁感歎道。
“牛逼啊!這麼厲害的設計,簡直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