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用上兩天,星空映像(北美)影視投資公司、維恩斯坦影業、試金石影業三方的合同就簽訂完畢了。
三方心裡都跟明鏡似的,影片越早開始拍攝,就意味著越早成片,也就是說能更快地賺到錢。
誰也不會跟錢過不去。
其實,按照道理來講,哈維跟約翰所代表是同屬好萊塢的影視公司,應該聯合起來對付孫羿這個外來戶的。
畢竟這個時候可不管什麼交情不交情,在真正的利益麵前,那玩意都是浮雲。
可差就差在,哈維跟約翰兩方的關係並不怎麼好,甚至他們之間還有明顯的芥蒂。
這個就是孫羿的意外之喜了。
雖然在酒桌上,約翰確實說過,他父親是他父親,他是他。
但是以哈維的老奸巨猾,怎麼可能輕易相信,何況之前在公司的事情上,他已經被擺了一道。
這次怎麼可能不更加小心,畢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可能有人會說,哈維不參與不就得了。
確實可以,可要是不參與就意味著放棄了可能多達上千萬美元的利潤。
他舍不得。
之前說了,他目前在好萊塢的境遇很尷尬,資源人脈還在,但暗地裡還在受著好萊塢六大的聯合打壓,也就是說,好的項目絕對輪不到他,六大的大製作也不會給他參與的機會。
他隻能另辟蹊徑,尋找彆人都看不上的,還得是有可能成為爆款的小項目。
他新成立的維恩斯坦影業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在短時間內打響名氣,重新恢複他本人在好萊塢的地位。
可這樣的項目哪是說有就有的,好萊塢六大的人又不是吃乾飯的,怎麼會平白無故把這樣的項目漏出來,所以往往幾年才會蹦出來那麼一個半個。
這個時間,他拖不起,誰知道半年一年之後,他的那些人脈和資源還能剩下多少,畢竟人都是現實的。
而孫羿過往的兩部片子,按照好萊塢的標準來看,均是小成本影片,可最後都獲得了10倍以上的票房,這個成績,是他認可孫羿,敢於對他下注的主要原因。
約翰這邊呢。
是,他父親在迪士尼屬於高層管理,可高管也分三六九等,能把他提拔到子公司亞洲發行總監的位置上就已經是竭儘全力了,再往後,沒有相應的成績傍身,也是不行的。
畢竟公司不是他家開的。
所以,孫羿的這部電影對約翰來講也是證明自己的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而孫羿呢,原本他是想跟哈維進行更深入的合作的,約翰隻是他引入的用來製衡哈維的第三方,他覬覦的是好萊塢真正先進的東西,包括製度,技術等等等等。
他堅信這是星空千載難逢的機會,就像華為,也是先全麵學習了ib的管理法則,經過自己的吸收和改良,才有了後來的華為基本法。
可孫羿眼下並沒有那40億rb的學費。
對哈維所能許諾的好處也停留在口頭上,根本沒有絲毫的說服力。
除了讓哈維覺得他是個異想天開的瘋子以外,毫無用處。
既然如此,那就先不明說。
先通過這部電影,讓他看到實打實的利益和自己的真正實力。
等吃到甜頭的時候,哈維就會像聞到肉味的狗一樣,主動前來的。
所以,這次合作,孫羿其他不談,隻講利益,他拿自己看得見摸得著的,並且把它最大化,而剩下那些把握不住的全部讓出去,既是作為誠意,同時也是吸引他們兩方的誘餌。
就這樣,圍繞著各自的利益,三方勢力在一個微妙的平衡中,達成了合作。
合同文本正式簽訂的那一刻,他的心裡是幾分唏噓的。
關於這次項目的合作,他可是打著十二分精神,畢竟事關整個星空映像未來十年的發展,他生怕自己這第一步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每一個關鍵節點,他都要反複思考,權衡利弊,就怕棋差一著,被人坑了。
損失點錢倒沒什麼,主要是時間,還有這個機遇,錯過了,想再等下次,可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他承認自己有賭的成分,不過好在,他賭贏了。
合同簽訂完畢,整個項目進入了快車道。
之前他擬定的演員也前來試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