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在白家一直待在傍晚,所有人都相處的還算不錯。
同時,楊文東也答應給了白家一些裝修生意上的業務,不過具體怎麼合作,還是得詳細談的,隻要沒有原則性問題,那基本上就可以。
1月5日,港島中環,德輔道:
“啪啪啪啪啪啪~~~~~”一陣鞭炮聲音,在長興大廈的正門前方響起。
楊文東、蘇依依、白玉姍、魏澤濤、鄭誌傑、秦誌業等公司的高層,聚在一起,其中還有數人拿著相機,拍著現場的照片。
等到鞭炮放完,楊文東笑說道:“大家一起上樓吧,長興大廈內部,給各位都準備了獨立的辦公室,以後需要的時候,可以來這裡辦公。”
今天是長興大廈開業的日子,這裡未來會是集團的總部,因此就將所有業務的負責人以及分公司的重要人物給召集過來了。
這時,張輝靠近了過來,說道:“楊生,有些小報的記者也來了,要不要招待一下?”
“小報記者?”楊文東想了想說道:“可以讓他們去會客室休息會,但采訪拍照什麼的就算了吧。”
跟之前的長興商場開業不一樣,這次長興大廈就沒請外人參與,因為前者是商場,對外營業,而後者,就是自家的寫字樓。
這種純粹的寫字樓開業,媒體一般不會很關注,除非是地王級彆的大廈。
香港市民一般也不會在意,傳媒行業沒什麼內容報道的時候,在報紙非重要位置提一句就好了。
這件事也已經讓港華日報準備公布就行了。
“好的。”張輝點點頭笑說道:“他們的本意是想采訪您的。”
“采訪我?讓他們走正常流程吧!”楊文東淡笑說道。
雖然如今他的名字已經在香港社會廣為人知,他也不會拒絕采訪,但也絕對不是什麼小報社就可以的。
“好。”張輝答應道。
……
眾人跟隨著鄭誌傑進入了長興大廈的內部,在收購這棟大廈後,後續裝修業務也都是由他負責的。
總棟大廈為25層,最高層自然是老板楊文東的辦公處,另外幾個業務的負責人,也同樣在這一層,方便各種業務的處理效率。
下麵兩層,則是集團總部辦公室的所在,這個部門不參與創造價值,而是專門協調、監督、審查各個分公司。
“這個辦公室的麵積還真大啊。”白玉姍來到楊文東的辦公室後,驚訝的說道:“比彙豐大班的辦公室還要大。”
楊文東笑說道:“2000多尺的麵積,當然大。”
都來到中環中心區域了,他自然要給自己一個大麵積的辦公室,還附帶著休息區、內部會議室、衛生洗浴間、睡覺休息的房間等等。
誇張點來說,如果自己是個工作狂人,那完全是可以一直住在這裡的。
蘇依依抱著小孩,好奇問道:“玉姍?你去過彙豐大班的辦公室?”
“去過,不過可不是去見大班,我可沒這個級彆。”白玉姍笑說道:“有一次我的上司忘了資料,電話讓我送了過去,也就那一次才進了大班的辦公室。”
“你們大班快退休了吧?”楊文東突然問道。
白玉姍點點頭說道:“是啊,蓋伊大班曾經說過要準備退休了,他已經在彙豐大班這個位置上工作接近十年了,按照彙豐的規則,差不多要退了。”
“那下一任大班是誰?定下來了沒?”楊文東問道。
他自然知道是桑德士,不過自己這個蝴蝶效應,可能會造成香港這邊不小的影響。
白玉姍回道:“據說很有可能是桑德士先生,但這種事,也隻是傳言,還沒有完全定下來之前,我們這些小角色是不知道的。”
“我感覺應該是他。”楊文東笑了笑。
彙豐在60年之前,基本上都是主打一個跟英資洋行合作,華資這邊,除非是何東家族、利家這樣的家族,不然是沒資格與彙豐進行合作的;
甚至普通華人想來彙豐存錢,都被設置了一道道的門檻限製。
唯獨桑德士,卻非常重視與華人的合作,可能也是因為他看出,那幾家被他們英資銀行看不起的華資銀行恒生、東亞、廖創興等等,都是靠著華人而崛起的。
因此,在擔當信貸部主管的時候,桑德士就多次推動與華資的合作,而在他當上彙豐新大班後,更是全力推動與華資的合作,包括地產與航運。
白玉姍笑說道:“要是這樣的話,對我們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嗯。”楊文東點點頭,說道:“正好後麵兩天我準備去一趟彙豐,也順便拜訪一下桑德士了。”
這對楊文東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了,一個願意與華人合作的彙豐銀行,隻要自己抓住機會,那做地產與航運也絕對會事半功倍。
“好啊,那我帶你過去。”白玉姍嬉笑說道。
第三天,楊文東帶著長興航運的鄭玉華,來到了彙豐銀行的總部,見到了桑德士。
“桑德士先生,你好。”楊文東握手笑道:“聽說您要高升了。”
“哈哈哈,楊生的消息可真是靈通。”桑德士說道:“請坐。”
幾人坐下後,寒暄了會,楊文東直入主題,道:“桑德士先生,我在日本訂購了5艘新型dc267貨輪,總價為720萬美元;
日本當地的銀行會提供一半的貸款,我這邊會支付100萬美元,其他的260萬美元,我想從彙豐貸款。”
“楊生一次性購買5艘,倒是大手筆了。”桑德士笑了笑說道:“聽說你還要購買大量二手貨輪,站在商業夥伴的角度上,我有點好奇,你這擴張速度是不是太快了點?”
楊文東搖搖頭說道:“我非常看好航運市場,現在全球在美國的推動下,很多國家也開始逐步下調貿易壁壘,未來的航運需求必然會越來越高;
而各種貨輪、油輪的建造速度卻是跟不上的,所以很長時間內,航運都是不會虧的,而我既然看好,那當然得大手筆投入了。”
就算沒有67年的中東危機,未來十年的航運市場都是非常不錯的生意,本質原因就是全球貿易化的開端;
特彆是等到70年代後,貨櫃改革會大幅度降低海運成本,但損傷的主要是碼頭搬運生意,船隻行業反而會大賺,直到80年代初期,全球造的船實在是太多了,供過於求,才導致了船災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