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李大夫,快救救我家老頭子吧!”一位婦人焦急地喊道。
李時珍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計,打開門迎了出去。原來,這位婦人家中的老人得了嚴重的風寒,已經臥床不起好幾天了。
李時珍二話不說,背起藥箱就隨婦人往她家趕去。來到病榻前,他先是仔細地觀察了病人的麵色和舌苔,又伸手為其號脈。
經過一番診斷,李時珍心中有了數。他轉身從藥箱中取出一些乾薑,吩咐婦人拿去熬成湯給病人服下。
幾個時辰過去了,病人的情況漸漸有所好轉。原本蒼白的臉色逐漸恢複了血色,呼吸也變得平穩起來。
婦人感激涕零,拉著李時珍的手連連道謝:“李大夫,您真是神醫啊!這乾薑竟然如此神奇!”
李時珍笑著擺擺手:“夫人言重了,這都是乾薑本身的藥效厲害。不過後續還要注意調養,飲食方麵可以適當吃些用乾薑做的藥膳,這樣有助於康複。”
就這樣,李時珍憑借著對乾薑的深入了解和精湛醫術,一次又一次地幫助人們戰勝疾病,成為了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而那本記載著無數珍貴藥材知識的《本草綱目》,也因為他的不懈努力,得以流傳後世,造福人類。
脾胃虛寒,常常使人食欲不振。此時,可取適量的白乾薑放入漿水中煮至熟透,然後取出烘乾,搗成粉末狀。接著,加入陳米粥攪拌均勻,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這種方法效果顯著,屢試不爽。
若感到頭暈惡心,想要嘔吐。則可用乾薑(炮)二錢半、甘草(炒)一錢二分,加入一碗半水,煎煮至五成後服用。如此,便能有效緩解症狀。
若出現水瀉的情況,隻需將乾薑(炮)研磨成末,用稀飯送服二錢即可痊愈。
而對於血痢,可將士薑燒至存性,待冷卻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送下,效果極佳。
當脾寒引發瘧疾時,可用乾薑、高良薑等份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後服下。此外,還有另一種方法:將乾薑炒至黑色,製成粉末。在發病前,用溫酒送服三錢。
若是咳嗽上氣,可用乾薑(炮)、皂莢(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同搗爛,過篩後取等分,加入煉蜜調成丸子,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丸,用水送服。在咳嗽發作時立即服用,一天可服用三至五次。同時,需禁食蔥、麵、油、腥等食物。如此,方可取得特效。
若吐血不止,可用乾薑製成粉末,用童便調服。
若眼睛赤痛澀癢,可用白薑末加水調勻後貼於足心。
若牙痛難忍,可用川薑(炮)、川椒等份研成粉末,敷於患處。
對於癰疽初起,可用乾薑一兩炒至紫色,研成粉末,用醋調勻後敷於癰疽四周,留出頭部。
若瘰鬁難以收口,可用乾薑製成粉末,加入薑汁調成糊,以黃丹為衣,根據瘡的大小每日放入適量藥物。待膿液排出,生出新肉,傷口愈合後,即可停藥。若仍未愈合,可加入蔥白汁調大黃塗搽,直至痊愈。
需要注意的是,生薑是薑的新鮮根莖,乾薑是薑的乾燥根莖,而炮薑則是乾薑經過炮製,炒成外觀黑色、內部老黃色的產物。
秋日午後,李時珍在書房中對著乾薑發呆,喃喃自語:“這乾薑啊,性熱,味辛,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突然,門被猛地推開,他的徒弟氣喘籲籲地跑進來:“師傅,有人送來一位病人,說是吃了太多涼東西,腹痛不止。”
李時珍微微一笑,起身道:“走,帶為師去看看。”到了病人床前,他先是仔細觀察病人的麵色,又詢問了飲食情況,最後用手輕輕按壓腹部,確認了病症。他取出乾薑,熬製成湯,讓病人喝下,不一會兒,病人的腹痛就緩解了。
徒弟驚訝地看著李時珍,豎起大拇指:“師傅真是神醫啊!”李時珍卻擺擺手,幽默地說:“這算什麼,要是能把這乾薑變成金子,那才叫神呢!”眾人哄堂大笑。
幾日後,集市熱鬨非凡。李時珍帶著徒弟穿梭其間,看到一處賣薑的攤位。
李時珍饒有興趣地拿起一塊乾薑,對徒弟說:“徒兒,你看這乾薑,雖貌不驚人,卻是治病良方。”
攤主好奇地湊過來:“先生,您好像很懂乾薑呢。”
李時珍笑道:“那可不,此薑性熱味辛,像那寒濕痹痛之人,用它入藥,效果甚好。”
這時,一個小孩捂著肚子喊疼。小孩母親急得不行。
李時珍忙蹲下查看,臉上滿是關切。他抬頭問孩子母親:“是否食了生冷?”母親連連點頭。
李時珍心裡有數了,對徒弟使個眼色。徒弟會意,立刻跑去附近醫館取來乾薑。
李時珍就地取材借了鍋灶,熬起薑湯。周圍人紛紛圍攏來看。
薑湯熬好,李時珍哄著小孩喝下去。小孩皺著眉頭喝完,沒過多久,疼痛漸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