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搖搖頭,“我和他是在衡山相遇。當時這家夥就圍著岣嶁碑打轉,如果那不是那塊岣嶁碑太大,太重的話,我估計他真敢把那塊石碑從山上給背到山下。
後來我們和張三郎相遇,正好順路,才一路過來。
按理說,昨夜本不會錯過宿頭。可就是這家夥在路上磨蹭,所以才會和你相識。”
言慶說:“杜大哥,看樣子可真是好這碑帖啊。”
“何止喜好?簡直就是癡了……
依我看,他比那歐陽詢和智永還有癡幾分。隻是他這年紀,不免有玩物喪誌之嫌。”
言慶知道孫思邈話中之意,但卻不好評論。
這時候,杜如晦大聲叫喊,說是已經把碎石清理出來。孫思邈應了一聲,把竹傘交給了鄭言慶,然後邁步走上前去,撩開了衣襟,單手拖住了石碑一角,雙腳猛然一沉,周身陡然散發出一股強烈的熾熱之氣,緊跟著手臂用力,就見一陣泥沙飛濺,石碑被他硬生生從土中掀了出來。
鄭言慶倒沒有去在意那塊石碑,而是驚訝的看著孫思邈。
因為他發現,當孫思邈發力的一刹那,那種強橫的氣血,堪稱是他生平僅見。
而杜如晦則是一臉欣喜之色,撲過去,用手輕輕摩挲石碑上的泥沙,也不顧的雨水滴落,他眯著眼睛,仔細辨認。片刻後,杜如晦突然發出一聲驚呼,手舞足蹈。
“三臨辟雍碑,竟然是三臨辟雍碑!”
石碑體型巨大,大約有三米多長,一米多寬的樣子。。
鄭言慶大約估算了一下,這塊石碑至少也有千斤左右的分量。無比震驚的向孫思邈看去,言慶暗自咋舌。這就是傳說中的絕世高手嗎?如此神力,真世間罕見。
而孫思邈,也有些吃驚。
不會,這家夥運氣真的這麼好?隨便摔一跤,就能挖出一塊三臨辟雍碑來?
三臨辟雍碑的全稱,應該是《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訟》。全采用隸書所做,為西晉威寧四年278)十月廿日所立,碑陽三十行,每行五十五字;碑陰四十四行,記載著晉武帝司馬炎和晉惠帝司馬衷前後三次會見太學師生的事跡,共一千五百餘字。
鄭言慶對這塊石碑有一點印象。
因為這塊石碑,於後世1930年在洛陽金村鎮出土,後來收藏於洛陽博物館裡麵。
言慶前世在兩市間的交流學習時期,親眼見過這塊石碑。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一次偶然的踏青遊玩,居然提前一千四百年,見到三臨辟雍碑。
“真是三臨辟雍碑?”
“沒錯,沒錯……我見過它的拓文,絕對不會錯的。”
雖然石碑大部分被汙泥所覆蓋,但裸露的地方,卻是字跡清晰。
孫思邈苦笑道:“如晦,你不會是想要把它給帶走。”
杜如晦趴在石碑上,瞪著眼睛說:“為什麼不可以?這是我發現的,它就是我的!”
“可這玩意兒,至少也有一兩千斤的分量,你怎麼帶走?”
“哦,這個嘛……”
杜如晦眼珠子滴溜溜打轉,片刻後說:“很簡單,反正大胡子人多,讓他想辦法幫我運回去就是了。”
孫思邈連連搖頭,“張三郎未必會同意。”
“我不管,我不管!”杜如晦此時就好像一個小孩子似地,“反正我要把它帶回去。
再說了,這東西既然已經出土了,如果不妥善保管的話,說不定會有損傷。我帶回家中,妥善保管豈不是一樁美事?這樣,咱們這就回去找大胡子商量一下。”
“你啊,簡直要瘋魔了!”
孫思邈也無可奈何,扭頭對鄭言慶說:“言慶,我們回去找人,讓這個瘋子守在這裡好了。”
鄭言慶倒是無所謂,於是就點頭答應。
也許真的弄錯了?
眼前的杜如晦,哪有半分鄭言慶想像中的名臣風采,甚至讓人感覺,他就是個大麻煩……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