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詠鵝下)第一更
這個少年,就是徐世積嗎?
說徐世積或許有些陌生,但若提起李積,或者徐茂公的名字,那可就是大大有名了。
隋唐演義中,徐茂公被說成了一個道士,裝神弄鬼,足智多謀,是瓦崗寨的軍師。
而真實的曆史當中,徐世積則是初唐時期,非常著名的軍事家。與另外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李靖在初唐建立赫赫功勳,被稱之為初唐時期的戰神。徐世積甚得李淵的喜愛,入唐之後,被賜以國姓,改名為李世積。後來又因為避諱的原因,而更名為李積,曾出將入相,位列三公,更曆事高祖、太宗、高宗三朝而不倒的人物。
怪不得,當初鄭世安提及徐蓋名字的時候,言慶覺得有點耳熟。
沒錯,沒錯!
這徐蓋,不正是徐世積的老子嗎?
“言慶,言慶?”
杜如晦輕輕推搡了鄭言慶一把,言慶這才醒悟過來。
這時候,鄭世安也正好介紹到他。
“這是小孫言慶,日後將陪小公子就學,到時候會和徐公子一起,還望多多關照。”
徐世積上前一步,微一拱手。
而鄭言慶也連忙還禮,和徐世積見過。
“酒宴已經準備好,咱們入席再說,入席再說……孫先生,您先請!”
徐蓋側過身子,讓出了一條通路。
孫思邈也不客氣,邁步走進了閣樓。
杜如晦雖然也是白身,但身為官宦子弟,徐蓋當然也不可能懈怠。鄭世安徐蓋兩人,則跟在後麵。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一個階層。名士當先,官宦次之,而商販仆人在後。至於言慶和徐世積兩人,則落到了最後麵,兩個人不經意間,並肩而入。
徐世積比鄭言慶大四歲,個頭不低。
走在他身旁,可以感受到他強大的氣血波動。想來也是習武之人,氣血旺盛,遠勝普通人。鄭言慶倒不覺得奇怪:開皇年間尚武之風興盛,似徐世積這種富豪子弟,隻要願意,習武並不是難事。隻是他有點奇怪,鄭仁基為何要收留徐世積?
徐世積和鄭家的關係,史書中並沒有太多的記載。
鄭言慶好奇的看了一眼徐世積,而徐世積也正上下打量他。
目光相視,兩人突然一笑,點了點頭,卻沒有交談。
走進閣樓裡,眾人已經分彆落座。孫思邈和杜如晦,被安排在了主位上,徐蓋和鄭世安,則分坐兩邊相陪。
“言慶,過來我身邊坐。”
孫思邈向鄭言慶擺擺手,然後又看了一眼徐世積,“還有這位小兄弟,也過來一起坐。”
徐蓋驚訝萬分,向鄭言慶看了一眼。
說實話,他原本並沒有太過在意鄭言慶。
畢竟鄭言慶隻是一個賤口出身,哪怕他是鄭世安的孫子,徐蓋也不可能太看重他。
可現在不同了,孫思邈雖然也叫上了徐世積,但明顯是看在鄭言慶的麵子。
這小孩子,有何德能,讓孫思邈另眼相待?
徐蓋這心裡麵,可就開始計較起來。
鄭言慶欣然走上前去,在孫思邈身旁坐下;而徐世積明顯猶豫了一下,然後才走過去。
“今日勞徐先生設宴款待,思邈感激。”
孫思邈說著,舉起酒杯。
徐蓋和鄭世安也連忙半起身,恭敬的將酒水飲儘。
而後,杜如晦又舉杯相邀,徐蓋和鄭世安再次飲酒。接著,徐蓋和鄭世安再敬酒。
酒過三巡,徐蓋擊掌,從樓下走上來一些歌舞伎,輕歌曼舞。
鄭言慶坐在一旁,對歌舞並無興趣。
他扭頭向窗外看去,卻見樓下有一個小小的池塘,幾隻白鵝,在碧波間戲水。池塘水麵,漂浮幾抹浮萍,燈火輝映,更點綴了幾分妙趣。酒宴的喧囂,被湮沒在這妙趣之中。
“喂……”
鄭言慶覺察到有人推了他一下,回過神來,卻見徐蓋舉著一杯酒,正向他看來。
推他的人,是徐世積,想來是看見他出神,所以才提醒。
“鄭少兄看什麼,看得如此入神?”
“啊!”
鄭言慶連忙賠禮,“徐伯父恕罪,小子隻是看窗外白鵝,一時間出了神,還請見諒。”
“無事,無事!”
徐蓋笑道:“這首陽酒樓的主人,倒是個雅士。許多人在此飲酒時,都會為窗外景致所吸引。昔日王右軍愛鵝,願書黃庭堅與之交換,更在家中營建鵝池而成美談。少兄今日觀鵝出神,將來也一定是風流雅士……大兄,你這卻是好福氣。”
王右軍,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
其愛鵝養鵝,更將鵝的體態融彙於書法之中。
相傳,右軍一日清早,與愛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遊曆紹興的山水風光。船到縣攘村附近的時候,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極其可愛。王羲之不由得生出愛慕之心,邊想要把鵝買回家去。鵝的主人是一個道士,於是就說,右軍大人想要的話,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黃庭經。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
後來,他在家中修建鵝池,準備在池塘邊豎一鵝池碑。
結果呢,剛寫完‘鵝’字,就被皇帝叫走。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看見後,就提筆寫了‘池’字。
於是,一碑二字,父子合璧,成為當時文人雅士的美談。
杜如晦一旁笑道:“昔日右軍父子為鵝立碑,今日言慶何不效仿,也是一樁美事。”
“我?”
鄭言慶疑惑的看著杜如晦,連連搖頭,“我哪敢和右軍先生相提並論?”
“不試一試,又怎知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