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平南十策
從立政殿出來,已近子時。
入夜後一場大雨。驅散了長安連日來的燥熱。眼見立秋,這大雨過後的長安,有了一絲絲涼爽之意。
李言慶正準備離開,忽聽身後有人呼喚:“養真,留步!”
他停下腳步,回頭看去。
隻見李建成從大殿裡快步走出來,笑嗬嗬的說:“養真,你可真難請啊……為兄幾次在府中設宴,你都未能前去。等忙完了這一段,你可萬不能再推辭了!”
這也是李言慶抵達長安之後,第一次和李建成麵對麵的正麵接觸。
從他探聽來的消息,以及平日裡對李建成的觀察來看,李建成絕非史書上說的那種昏庸無能之輩。甚至在某些方麵,李建成的能力遠非李世民可以比擬。勿論是接人待物,還是處理政務,都非常成熟,而且還具有非凡的魄力。
兩日爭論,李淵也很疲乏。
在決定采納了李言慶的主意之後,李淵就吩咐李建成負責執行。
言慶笑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哈,你這家夥……”
李建成用力的拍了拍李言慶的肩膀。突然壓低聲音道:“據我所知,李靖是二郎的人。”
“小王知道。”
“那你為何還要舉薦他出任宥州行軍總管?”
宥州,在秦長城以北,在古時稱之為朔方。李言慶環視四周,見沒有其他人,低聲道:“太子,你以為以趙王之性情,其他人能與他合拍嗎?而且李靖這個人,不禁兵法出眾,更智慧過人。此人留在長安,隻怕對太子,沒有什麼好處。”
眾所周知,李世民的謀主是王通。
李建成也知道李靖,但一直以來,他都認為李靖是一員武將。
李靖本身也的確長於武事,祖傳刀法,頗有勇力。
但聽李言慶這番言語,李建成不禁一怔,難道說,二郎真正的謀主,是這個李靖?
“李靖在長安,太子必受襟肘。”
“若如此……讓他離開長安,倒也不差。
隻是給他一個宥州行軍總管,是不是有些過了?”
從這一句話裡,言慶敏銳的覺察到了李建成的一個軟肋。
說白一點,就是有些小氣。好像是要把所有的官位,都攥在他的手中。而不願施予旁人。
“區區一個宥州總管,終究還是在靈州都督府治下。
趙王出任靈州都督,才可以使二郎心安。同樣,李靖出鎮宥州,想必也符合二郎心意。”
李建成想了想,點頭道:“如此也好。若逼迫太甚,說不得會適得其反。”
言慶一笑,“如此,小王先行告退。
太子可多留意幽州,想來李藝低頭,也就在這幾日的光景,到時候莫被搶了先手。”
“多謝養真提醒!”
李建成目送李言慶離去,不由得暗自歎了一口氣。
小時候,他和李世民關係挺好。李世民也非常尊敬他,堪稱得上是兄友弟恭的典範。
甚至在太原起兵之初,兩人還是親密無間。
然而隨著李世民執掌兵馬,特彆是在太子之位確立,自己失去兵權之後,兩人就漸漸疏遠。
這其中,有李建成自己的原因,但同樣也有李世民的緣故。
帝王之家無親情!
李建成已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一點……
他歎了口氣。仰望蒼穹:二郎,莫怪哥哥心狠手辣。若你能遠離小人,說不得你我,還能重做兄弟!
第二天,李淵在李建成的勸說下,接觸了對李世民的圈禁。
不過他沒有召見李世民,隻是下詔勸慰兩句。說實話,李淵也不知道該如何與李世民見麵。
他知道,豳州的事情和李世民無關,可種種情況表明:除了李世民之外,似乎無人有這種能力。李言慶雖然也有嫌疑,但相比之下,李世民的嫌疑似乎更大。
“什麼?”
秦王府中,李世民驚呼一聲,長身而起。
“藥師被任命宥州總管?三郎也要去靈州?”
王通苦笑點頭,“昨日宮中發出敕令,敕趙王前往靈州,組建靈州都督府,節製漠北五州之地……藥師也接到了詔令,被封為宥州總管,今日被兵部召喚訓話。”
李靖被調走了!
李世民這心裡,難免一陣恐慌。
秦王府中,智謀之士不少,王通也好,劉文靜也罷,都足智多謀。
可是相比較之下,李世民更倚重李靖。
李靖文武雙全,而且思路極為敏捷,常常與李世民不謀而合。所以。從表麵上看,王通是李世民的第一謀主。但實際上,李世民對李靖的倚重,絲毫不遜色於王通。
這時候,門外有親衛稟報,說是李靖回來了!
李世民連忙讓李靖過來,親手奉上一杯茶水後問道:“藥師,兵部如何說?”
“陛下敕令,命臣十日之內,必須趕赴宥州。
剛才臣在兵部見到了趙王,聽他說,他不日就要前往靈州,一時間恐怕無法和殿下道彆。”
“這好端端,怎會讓你出鎮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