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安南都督
是夜,長安未眠。
李世民是在第一時間獲悉李言慶同意南下的消息。這心裡的滋味,卻是五味參雜。
原以為自己會很高興,可事到臨頭,又有些失落。
不可否認,李言慶在長安給他帶來了太多的壓力。哪怕言慶並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卻讓李世民有種無法喘息的感受。調走了李玄霸,抽走了李靖,生生折了他的左膀右臂。而太子趁勢崛起,已漸漸的掌控了大局,羽翼豐滿……
而現在,李言慶要走了!
可自己為什麼沒有感到半分的快活?
相反,一種從未有過的失落,讓李世民生出極度的疲乏感。
夜深了,屋外起了風,更顯蕭瑟。
李世民站在回廊上,看著園中枯黃樹葉,久久不動。
身後,傳來腳步聲。
一件大袍,輕輕的披在了他的身上。
李世民沒有回頭,突然問道:“秀秀,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溫王妃溫婉而笑。輕聲道:“秦王,你並沒有做錯!如果說錯,那隻能說,你太出色了!”
“是嗎?”
“河南王即將離開長安,你為何悶悶不樂?”
“我不知道,我一直覺得,我應該很高興……秀秀,你也許不知道,養真給我的壓力,實在太大了!我不知道我這樣讓他離開長安,究竟是對還是錯……本來我們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可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種針鋒相對的局麵?”
這個問題,溫王妃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我知道!”
溫王妃奇道:“秦王知道什麼?”
李世民長歎一聲,“天下攘攘為利而來,我錯就錯在,我以為養真和我是同一種人。”
從實際上說,李世民是個很功利的人!
對他有用,他會費儘心思獲取;對他無利,他絕不會有半點憐惜。
這原本也算不得什麼錯誤,不過是一個正常的選擇。當初他招降尉遲敬德的時候,並沒有過多的去考慮李言慶的感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世民認為李言慶,和他是同一種人……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隻可惜,他沒有想到,會言慶會做出這麼激烈的手段。
一步錯,步步錯!
當他想要再去挽回的時候。他和言慶,已成為對手。
哪怕李言慶並沒有旗幟鮮明的表示投靠太子,李世民也知道,他不可能收服言慶。
除非……
李世民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一個念頭。
但旋即,他立刻搖頭,想要把這念頭驅趕走。
“你什麼時候動身?”
溫王妃問道。
李世民想了想,“最遲入冬之後……我必須在除歲前抵達夔州。而後還需做各種準備,恐怕難以在長安過年了。”
“如此,我著人準備行囊。”
李世民回身,看著這個幾乎可謂青梅竹馬長大的女人,心中不由得生出萬般柔情。
他伸出手,用力將王妃摟在懷中。
目光深邃而悠遠,李世民突然露出一抹笑意:不管怎樣,這一次我卻搶了先手!
————————————————————
對李世民而言,把李言慶趕出長安,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隻要言慶一天在長安,他就會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壓力。殊不知,這正中了言慶的下懷。
長安雖大,對言慶而言,卻有些小了!
詔書還未發出,所以李言慶也趁機偷閒數日。
此一去嶺南。不知何日才能回來。裴翠雲、長孫無垢還有小念,都無法跟隨前去。三個兒女也要留在長安,若非如此,李淵又怎可能安心的放李言慶離開呢?
所以,言慶正好趁著清閒,整日陪伴家小。
不過,趁著空閒,李言慶又接連邀請了一乾相識好友。
如當年從麒麟館走出的孔穎達等人,如今也在朝中嶄露頭角;還有竇威、竇奉節、竇賢等人,得空了便前去拜望。神不知鬼不覺的,將一乾心腹做出妥善安排。
比如宋令文被送去了北衙。
王正的侄孫王虎,也被調到了長安。
雄威一家,在長安開了一家商戶,通過武士彠的關係,在長安迅速站穩了腳跟。
除此外,長孫無忌也在李言慶的安排下,進入了崇文館,官拜直學士。
崇文館是東宮所屬,言慶借由這種方式,獲得了李建成的信任,可保證家中無憂。
而鄭大彪和柳亨,也都獲得了一個上好的出身。
武德三年九月,李道玄奉旨出任荊襄道大行台,襄州總管,兼刺史一職。
上任之初,他就向朝廷要求,將徐世績、蘇定方調往襄州。李淵毫不猶豫,同意了李道玄的請求,封徐世績為左武侯將軍。蘇定方為左屯衛將軍,前往襄州協助李道玄行事。
九月十八日,李淵再次下詔,敕令河南王李言慶為天雄大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賜旌節,經略嶺南五十四州縣,並置安南都督府,封李言慶為安南大都督。
李言慶接旨後,不由得樂了!
“陛下若是去做生意,定然是一本萬利啊!”
朵朵好奇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這個官職不好嗎?”
長孫無忌連連搖頭,向朵朵解釋道:“不是不好,應該說是非常好……嗬嗬,隻是你可知道這嶺南五十四州縣,是怎麼一回事嗎?”
莫說朵朵不清楚,就連李言慶自己,都說不明白。
裴翠雲讓人取來一副嶺南地圖,長孫無忌在上麵畫了個圈,“從區域上來講,這安南都護府幾乎是把嶺南道一分為二,包括了近半個嶺南地區。不過,這其中有一大半地區,都屬於蠻荒之地。沒有城鎮。沒有村落,為當地土著俚蠻所控製。”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