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隻看張仲堅能堅持多久……當然了,如果能堅持到來年秋天,說不定會有轉機出現。
但是,能堅持到嗎?
蕭懷靜一肚子的官司,告辭離去。
而張仲堅卻隻能暗自苦笑:言慶啊言慶,未曾想你已經成長到如此地步。隻是一個名字,就使得朝廷上下信心動搖……不過,就算你勝了,結果又能如何?
————————————————————————
都稜鎮,準確的說,是一個集市。
距離邕州治所宣化縣。大約有四十裡左右,毗鄰鬱水畔,是俚僚土著和漢人交易之所。
麥子仲執掌邕州以後,很注意這漢夷之間的關係。
雖說寧長真歸附了朝廷,為各部落俚人做出表率。但他畢竟隻代表一部分俚人的利益,這邕、欽、桂治下,俚人何止百萬。大大小小的俚人部落,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大到幾千人,乃至萬人,小至幾十人不等。
想要這許多俚人和漢人和平相處,麥子仲的確是花費了不少心思。
俚人有很多漢人所需要的財富;而漢人,同樣有俚人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比如鹽、鐵、茶等物資,皆為俚人急需之物;而俚人手中有獸皮、藥物以及各種珍奇物品,卻是漢人所喜愛。其他東西還好說,可鹽鐵等物品,卻是朝廷嚴禁買賣的商品。寧長真可以通過朝廷,來滿足需要。但大多數的部落,卻需要想方設法。
邕、欽之地,不能由寧長真一家獨大!
這是麥子仲的想法。
所以,他把早先的軍鎮都稜鎮開放,變成了一個自由貿易港。
嶺南的商人通過都稜鎮,獲取他們所需要的商品,源源不斷輸入中原;同樣,俚人可以通過這裡,或許他們想要的東西。於是乎,都稜鎮漸漸成為一個平衡俚僚和漢人矛盾的一個緩衝地,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關市!
這就是李言慶抵達都稜鎮以後,第一個感覺。
“沒想到,老麥那麼個五大三粗的家夥,居然還有這種手段,以前真是小覷了他!”
在都稜鎮安置下來以後,李言慶帶著沈光和柳青,漫步於都稜鎮坊間。
如今,他改名叫做張鶩,字辭仁。如果連在一起,就是‘無此人’,以掩人耳目。
當年他和張家往來密切,故而有張氏的腰牌證明。
憑借這麼一個虛假的身份,從襄州一路過來,倒也是暢通無阻。
畢竟,大家都知道,張氏以商起家,做的就是這行商天下的買賣。而麥子仲和寧長真,又是親隋室的人。所以張家在嶺南的商業往來也很密切,並不值得奇怪。
越是危險的地方,就越是安全。
雖說都稜鎮距離宣化不過四十裡的路程,可實際上呢,認識李言慶的人,並沒有多少。
麥子仲?
想來此刻正關注兩湖戰局,無暇理會此地……
李言慶大大方方的在都稜鎮坊間行走,不時和沈光發出兩聲感慨。
的確,在李言慶的印象裡,麥子仲就是一個純粹的武人。沒想到,他居然能做的如此出色。
此時,天將晚,光線暗了下來。
這嶺南的天氣,就好像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
進入都稜鎮的時候,還陽光明媚。可片刻功夫,就變得烏雲密布。淒冷冬雨,籠罩小鎮,星星點點。
李言慶三人急忙跑進一下商鋪,本想要避雨,卻發現這商鋪,居然是一家琉璃店。
其實,琉璃在中國的曆史,非常久遠。
據傳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範蠡就做出了琉璃製品,並呈獻於越王勾踐。
不過,由於琉璃製品的工藝複雜,幾十道工藝下來,成品非常困難,以至於這琉璃製品,就成為當時權貴們所青睞的東西。此時的琉璃,和後世的玻璃區彆很大,也不可能大批量生產。即便是魏晉時期,曾有大月氏人在長安公開了琉璃的製造工藝,使之可以小規模量產,卻也隻是緩解了上層對此的需求,而在民間,仍屬貴重物品。
李言慶府中,就收藏有一些琉璃製品。
但沒有想到的是,會在這嶺南蠻荒之地,發現這樣的店鋪。
琉璃由於生產工藝的原因,所以很難出現式樣相同的製品。也就是說,每一件琉璃製品,都是獨一無二。即便外形有相似之處,但細節上,肯定會有幾大差異。
這店鋪中最為醒目的,是一件琉璃浮屠,也就是琉璃佛塔。
李言慶走上前去,剛想仔細觀瞧,就聽有人用生硬的漢語道:“客人,千萬彆動。”
扭頭看去,卻是一個須發略顯曲卷,膚色黝黑的異國男子。
“為何不能動?難道你這裡的東西,不是買與客人的嗎?”。
那異國男子連連搖頭,笑道:“客人誤會了,小店隻負責收貨,並不販賣。”
“哦?”
“上國神物,非等閒人可用。”
這一句話,似乎表明了這異國男子的來曆。
非等閒人可用,豈非專供王公貴族?
“你是何方人氏?”
“小人來自天竺……”
“可是那佛法興盛之國?”
異國男子頓時興奮起來,“上國大人,也知天竺?”
當然知道……我還知道,過幾十年,一個中土和尚說不得會去天竺求經呢……
隻是,這天竺人為何會在這偏僻之所開設店鋪呢?
李言慶不由得有些好奇,於是和那天竺人閒聊起來。也許是因為少有人能聊到一處,天竺人顯得很健談。一來二去之下,李言慶從他口中,知道了一個端倪。
原來,這天竺人是專為天竺貴族采買琉璃的商人。
原本是通過西域,在長安進行買賣。可是由於中原戰事頻發,局勢混亂,使得天竺人的生意漸漸困難起來。特彆是隨著隋室衰弱,西域又變得混亂,這商路隨之封鎖。
琉璃,起源自會稽地區,能工巧匠,也大多於此。
隋煬帝死後,沈法興作亂,使得江東也陷入戰火之中。
當地許多能工巧匠,開始向嶺南遷移。這天竺人得知消息後,索性也來到了嶺南,開設這麼一家店鋪,專司收購琉璃。他一年出一次貨,所得利潤極其豐盈。
李言慶不禁好奇起來,“西域商路不同,你又如何出貨?”
“哦,小人通過交趾,走真臘國……雖說這路上會多出許多開銷,卻貴在安全。
小人的東家在文單城也有些實力,故而小人隻需要把貨物送至文單城,即刻獲得回報。隻是這些時日,上國似有些動蕩,以至於小人這生意,也受到些影響。”
“走交趾?”
李言慶和沈光相視一眼。
那不是蕭銑的地盤嗎?
“是啊,從這裡到交趾,非常方便。
麥將軍到此後,就設法開通了交趾的商路。沿途有俚人護衛,隻需交足了稅賦,即刻順利通行。”
“有很多商人行走交趾嗎?”
“很不少……”天竺人撓頭笑道:“如今交趾已非常繁華,不禁有陸地行商,還有許多商人從海上過來。都是通過交趾進行交易,一來方便,二來也很安全。”
李言慶隱隱約約,捕捉到了什麼東西。
交趾、欽州、邕州、兩湖……
他不禁陷入了沉思,似是想要從中尋找出一個答案。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