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失去所有之前的記憶,那麼他還是原來那個人嗎?
這個問題其實挺具有哲學意義的。
雅典德爾斐神廟的巨柱上,銘刻著蘇格拉底的呼喚:“人啊,要認識你自己!”
人是什麼?
人的價值是什麼?
是什麼定義了我們自己的存在?
什麼樣的人才可以被定義成同一個人?
對人來說,更重要的是肉身還是記憶(或者說精神)?
如果塑造一個和自己的dna完全一樣的空白的新人,那麼他還是我自己嗎?
人們常常會犯一個常識性錯誤,那就是他們習慣於把原來的那個人當做是一個靜止永恒不變的人,仿佛那個人的性格永遠也不會改變。
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的假設,隻要一個人生活是正常的,他的性格都會隨著自己的經曆而不斷改變。
講個最簡單的,在小時候大部分人心懷正義想為國奉獻,而長大後因為生活變得自私功利,這是很大的性格轉變。
那麼你覺得,大部分人都在成長的過程中,死去了嗎?
從哲學意義上說,一個人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是全新的。
因此,有句哲語說:“人不可能第二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人大多都會有所變化,樣貌上或精神上,可能是半路的突然頓悟也可能是家破人亡的成長。
我們並不能保證一路上的風平浪靜,而我們唯一能保證的是初心不改。
人一旦變了心就忘了本,也就麵目全非了。
可如果一個人失去了他的全部記憶,這並不代表他沒有經曆過那些回憶,因為他的本能永遠不會忘記。
這會化作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每一個下意識的想法,去繼續行他所願、為他所欲。
而且,沒有記憶的包袱,他會更加本真、更加直白。
就算失去了全部的記憶,本心依然,原欲仍在,他的性格、習慣、愛好等一般都還是和以前一樣的。
就像我們都不記得很小時候的事情,但那時發生的事情已經深深影響並塑造了我們。
失憶並不是奪舍,不是內存卡都被換了,深層的潛意識和本能其實還留下著所有存檔的痕跡的。
隻不過他的思想將成為一張白紙,從零開始。
……
朝陽廣場是很熱鬨接地氣的商業中心,卻不是一個宜居的地域,特彆是對於如今每晚都得吃中藥的任無鋒,哦,不,青雪璃而言。
因此楚晚寧和青雪璃雖然工作在朝陽廣場,但租住在南湖公園邊的公寓樓裡。
高樓層的70平米的兩室兩廳一衛,可以觀南湖景觀,下樓去公園散步吸氧也隻需要三分鐘步程。
公寓雖然有兩室,但並沒有和韋雨菲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