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但是,這個方案相對就比較危險,不可控因素也有很多。
最大的危險就是,日軍現在可不是一個大隊或一個聯隊,而是整整大半個師團近兩萬兵力部署在周圍,一旦突襲部隊被鬼子咬住,其他鬼子必然就會四麵八方合圍而來,那時任你武功高強還是兵王無雙,要平安撤出的幾率就低得多。
而周文的選擇也沒有多費腦筋,就采用先易後難的辦法。
如果能用最安全的辦法摧毀日軍炮兵陣地,誰還腦抽了會帶人去冒險?
而且趕在長城抗戰之前購買德製榴彈炮的目標,就是看中了這款火炮的精度和射程,主要作用就是用來反製日軍重炮的。
周文也隻有在火炮壓製失敗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帶領小分隊去突襲日軍炮兵。
有人會說,日軍的幾門150毫米重炮就把擁有現代戰術思想的周文嚇成這個樣子,至於嗎?
在這裡要解釋一下,正是因為周文擁有了後世的知識和經驗,才更加明白大口徑重炮在戰鬥中的作用帶來的威脅。
在目前飛機轟炸還不是很精準的時代,炮兵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這就是為什麼戰爭的進程往往取決於火炮的數量。
在所有曆史書上,對於任何一場二戰中的戰役描述,總是要先提到交戰雙方的飛機、坦克及火炮的數量。
因為這些武器的多寡,基本就決定了一場戰役的勝負走向。
以少勝多的例子當然也有,但那畢竟是少數。
曾經有一個非官方的統計,二戰戰場上的傷亡有60%以上是火炮造成的。
舉個例子你就知道火炮為什麼是戰爭之神了。
一門155毫米榴彈炮的炮彈,落下之後可以讓大半個足球場那麼大麵積的地麵上沒有一個人能活下來,不是被炸死就是被衝擊波活活震死。除非你蹲著防炮洞中才可以幸免。
第(1/3)頁
第(2/3)頁
在蘇德戰場上,曾經有一個德國營在後撤休息時,一顆毛子的203毫米炮彈落在這個營中間,事後這個營直接被取消建製了,因為幾百個人非死即傷,完全喪失戰鬥力。
而火炮的一切威力最終都要著落到彈頭上,彈頭擊中目標的重量和速度是威力的最終體現方式:速度決定了穿透力,重量則是體現了爆炸破壞力。
日軍如果擁有150毫米口徑的重炮,單是炮彈就重達近40多公斤,如果落在鳳凰山模範旅修建的任何一個工事和暗堡上,哪怕是這些工事已經按照傭兵團的工兵專家,畢業於蘇聯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工程兵指揮係的林淩,根據目前能夠擁有的材料設計的多層原木/覆土甚至加鋼板的築壘地域工事,日軍落下的150毫米口徑的炮彈也有足夠的穿透力擊穿工事到一定深度,再讓足夠的炸藥在該炸的地方起爆。
也就是說,目前鳳凰山上,在炮彈落點範圍的正麵和山頂的任何工事都麵臨被摧毀的危險,而隻要被這些鬼子重炮炸中的地方,方圓幾十米內,將會寸草不生。
隻有修建在反斜麵的坑道才相對安全一些。
但是,如果雙方進入到了反斜麵工事的爭奪,就說明日軍已經將山頂陣地全部占領了。
說起反斜麵坑道戰術,就不能不提到十幾年後發生的朝鮮戰爭中,那場被後世各國的軍事院校編入經典戰術的上甘嶺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