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來到了1937年的4月份,就在周文還在利用最後的時間抓緊訓練部隊的時候,華北的局勢卻是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不祥預兆。
就因為進入37年後,日軍在華北的駐軍突然開始了頻繁的軍事演習,甚至跟駐守北京宛城的軍隊發生了數次衝突。
這裡有人會問,長城抗戰的塘沽協定,不是規定中日雙方都不得在冀東駐軍嗎?華北的日軍是從哪裡來的呢?
其實,日本在華北的駐軍,要追溯到八國聯軍侵略華夏後,強逼清朝政-府簽訂了的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條約的其它條款我們不再累述,但其中一條卻是被野心勃勃的日本利用到了極致。
這一條就是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而隨著一戰的爆發,西方列強的軍隊逐漸撤出了華北,但日本人卻是借此長期駐紮下來並冠予了華北駐屯軍的名號和編製。
彼時日本的華北駐屯軍大本營設在天津,兵力也不過千餘人,山海關則是駐紮了一個守備中隊不到兩百人。
但是隨著九一八事變和長城抗戰的爆發,日軍就逐漸增加了華北駐屯軍的兵力。
長城抗戰結束後,由於南京方麵被迫簽訂了同樣是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華夏軍隊不得在冀東駐軍,實際上就已經將山海關的控製權拱手想讓。
到了1936年,日軍以“近日來北寧路貨車車皮由豐台轉往平漢路後多被中方扣留,不予放還。日軍此來係監視”等為由,由山海關派兵進駐位於北平西南,盧溝橋東麵的豐台車站。
豐台自建火車站後,客貨運輸暢通,北寧、平綏、平漢等線路均以此為樞紐,交通四通八達,客貨運輸暢通,被稱做平津的南大門。
搶占軍事、政治上的戰略要地—豐台,自然成了日本人侵占北平乃至控製華北的重要步驟。
此後,日本為了進一步全麵控製豐台,決定以“防共”、“保護僑民”為借口,大規模向平津增兵。
第(1/3)頁
第(2/3)頁
而此時,冀東平原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雖然周文派出的小分隊將冀東名氣最大的漢奸殷辱根擊斃,但在日本人的全力支持和蠱惑下,冀東的地區的大小漢奸們卻是如雨後的春筍,一個接一個冒了出來,並在36年初宣布成立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徹底脫離了民國政-府的控製。
而這個所謂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成立不過三天,就以聯合防共、保護地方安全為名,邀請日本軍隊進駐。
於是,終於有了借口的日軍,就在36年6月份,分批進入豐台,並開始在豐台構築兵營,與29軍駐豐台部隊相距隻有約300多米。
雙方駐軍相距隻有300多米,這就為日軍的不斷滋事和挑釁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