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馮睦其實並不擅長查案子,他對於偵破案件的有限知識,全部來源於前世3000集數的《名偵探柯南》的洗禮。
真要應用到查案上,那些知識儲備還是遠遠不夠且太虛無縹緲,很難落實到現實裡。
可這並沒有讓馮睦氣餒,因為,在他的認知裡,查案與破案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查案需要縝密的邏輯推敲和環環相扣的證據鏈,以此來還原案件的真相始末,然而破案,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好故事?!!
故事,是由時間、地點、人物三要素構成的。
換而言之,在破案過程中,對於已有的、已經查實的要素,馮睦可以直接加以利用加入故事裡,這些真實的要素能讓故事充滿真實感。
而對於那些缺失的、無法查證的要素,就需要一點點想象力來無中生有了,這些無中生有的要素會讓故事得以補全。
而一個既真實,又完整的故事,不就等同於…..真相嘛。
這絕非馮睦異想天開的破案理念,更不是他腦門一拍就獨創出來的,事實上,這一理念來源於前段時間,馬斌為他播放的一段電影內容。
電影裡的那位捕頭可素有百分百破案率的神探美名,而,破案,肯定得跟著神探學,沒毛病!
腦海中既已有了完整的破案思路,甚至馮睦腦海都學會搶答,先悄無聲息的繪製出凶手的畫像了。
哦,不對,案子還沒破,不能這麼叫,應該叫嫌疑人側寫畫像。
學習著神探的思維模式,馮睦看向視頻錄像中,劉易所指出的那張可疑人臉。
很明顯,這張人臉與他腦海中的嫌疑人側寫畫像們,比對不上。
馮睦輕輕皺了皺眉頭,旋即又舒緩開來,心道:
“這樣才對,大部分破案故事,凶手也不會一開始就浮出水麵,但經過一些曲折的挖掘,線索最終還是會繞回到真凶身上的。”
視頻中,是個穿著普通獄警服的中年男人,大約四十歲上下,他手中提著一個木桶,正從陰暗的水牢中步出。
馮睦問道:“哪裡有問題?”
劉易輕點鼠標,來回拖動了下進度條,解釋道:
“太快了,他進出水牢的間隔太短了,一共才半分鐘不到,根本來不及給裡麵的囚犯喂完飯。”
儘管囚犯的飲食多為黏稠的流食,且獄警在給死囚喂飯時,通常動作粗魯,但半分鐘的時間仍然顯得過於倉促。
畢竟,在死監區的每一個水牢中,都至少關押著三名囚犯。
平均下來要在10秒鐘內喂完一個犯人,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若是在同樣的10秒鐘內,幫助一名囚犯服藥,就綽綽有餘了。
你問是什麼藥?
這個問題不記得的人可以去問躺在停屍間的田濤隊長,他可以回答你。
視頻中的錄像繼續播放,那名獄警以每半分鐘出入一間水牢的速度,在進進出出,顯得非常勤勞且有效率。
劉易狐疑道:“如果是喂飯,進出這麼多間水牢,他木桶裡應該早就空了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