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好奇地問岐伯:“看病診斷的要點是啥呢?”
岐伯幽默地回答,仿佛在說天氣預報:“嘿,你聽著啊,正月二月那會兒,天氣剛開始回暖,大地也悄悄蘇醒,人的精力都集中在肝上,像小樹苗一樣蓄勢待發。到了三月四月,天氣正式步入正軌,大地徹底熱鬨起來,人的活力就跑到脾胃那兒去了,吃嘛嘛香。五六月份,天氣熱得跟蒸籠似的,地氣也高漲,人的氣血都往上衝,感覺腦袋都要冒煙了。
轉眼到了七八月,秋風起,涼意漸濃,這時候人的氣兒就聚在肺裡了,得注意潤肺防燥哦。九、十月份,冷得能結冰了,大地也開始收斂,人的心火得藏一藏,不然晚上得失眠。到了年底的十一、十二月,冰封大地,萬物歸寧,人的精力就乖乖待在腎裡,準備過冬啦。
所以啊,春天治病得輕手輕腳,像給花兒澆水一樣,疏通經絡,讓氣血順暢地流出來,病就跑了。夏天呢,就得直接點,紮個穴位,放點血,把熱氣散出去,病痛自然就跑了。秋天嘛,就像給蘋果削皮,得順著紋理來,溫柔又徹底。冬天治病,就得精準打擊,穴位找得準,病就逃得快。
但你可彆亂來哦,比如春天你去紮夏天的穴位,那可就亂套了,氣血亂竄,病沒好,人還吃不下飯,整天懶洋洋的。春天紮秋天的穴位,筋啊氣的都擰巴了,咳嗽不斷,還時不時被嚇一跳,晚上還愛哭鼻子。春天紮冬天的穴位,邪氣直接鑽臟腑裡了,肚子脹得跟球似的,還老想說話停不下來。
夏天紮春天的穴位,病沒好,人還變懶了,跟泄了氣的皮球似的。夏天紮秋天的穴位,心裡那個憋屈啊,話都不想說,整天提心吊膽的。夏天紮冬天的穴位,氣兒不夠用,還愛發脾氣,跟個火藥桶似的。
秋天紮春天的穴位,人容易忘事,剛想起要乾啥轉眼就忘了。秋天紮夏天的穴位,嗜睡如命,還老做夢,跟演連續劇似的。秋天紮冬天的穴位,時不時打個寒顫,跟秋天裡的小涼風過不去。
冬天紮春天的穴位,晚上想睡睡不著,睡著了還做噩夢。冬天紮夏天的穴位,氣兒亂竄,全身酸痛,跟被點穴了一樣。冬天紮秋天的穴位,老覺得渴,喝水都不解渴,跟沙漠裡找水似的。”
聊到針灸啊,那可得小心翼翼,尤其是紮胸腹這些地方,得跟躲貓貓似的避開五臟六腑。你想啊,萬一不小心紮到心臟了,那可就芭比q了,直接“環”遊世界去了(意思是必死無疑,這裡開個玩笑);紮到脾臟,五天內也得見閻王;腎臟中招,七天倒計時開始;肺嘛,也是五天內的事兒;要是紮到膈肌,那也是重傷啊,就算當時挺過去了,一年之內也得小心著點兒,說不定哪天就“驚喜”降臨了。
所以嘛,針灸高手們都得有雙火眼金睛,知道針往哪兒走是順道,哪兒是逆路。順著來,就是那些膈肌、脾臟、腎臟周邊的安全地帶;逆著來?嘿嘿,那就是自找苦吃了。
再來說說,紮胸腹時的小妙招:先鋪塊布巾,就像給身體穿個“防護服”,然後透過這層“單布盾牌”下針。一針不行?咱再來一針,但記得,針得穩,手彆抖,對付腫脹的地方可以適當搖搖針,但正經穴位上就彆晃悠了,這可是針灸界的“穩準狠”秘籍哦!
黃帝好奇了:“哎,說說那十二經脈要是到頭了,人會咋樣?”岐伯老師就開始科普了:
“太陽經快不行時,眼睛往上翻,跟僵屍似的,手腳還抽抽,臉色白得嚇人,一出大汗,那就完犢子了。少陽經呢,耳朵先聾了,全身關節鬆鬆垮垮,眼珠子瞪得圓溜溜的,像要掉出來一樣,這一天半內基本就交代了,死前臉色還會變青白。陽明經掛了,嘴巴眼睛亂動,一驚一乍的,胡言亂語,臉色蠟黃,手腳麻木,那就快不行了。
少陰經完蛋,臉跟包公似的,牙變長還掛滿牙垢,肚子脹得跟球一樣,上下不通氣,直接憋死。太陰經呢,也是肚子脹得要命,喘不上氣,打嗝嘔吐不斷,吐著吐著臉就紅了或者黑了,皮膚乾巴巴,最後就枯了。
厥陰經快掛時,心裡燒得慌,喉嚨乾得像沙漠,尿頻心煩,到最後舌頭卷了,蛋蛋也縮了,這就徹底歇菜了。
這十二經脈啊,一旦走到儘頭,那就是各有各的慘法兒,咱們還是得好好保養,彆讓它們提前‘退休’了!”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