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體內那股子“鬱氣”,就像是周末宅在家裡太久,沒出門透透氣的感覺,整個人悶得慌,對吧?這時候,咱們就得想辦法給它“折”一折,也就是疏導疏導,彆讓這股子悶氣在體內搗亂。怎麼疏導呢?得從源頭上找方法,那就是“資其化源”,說白了,就是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和營養,讓它自己有能力去化解這些不愉快。再“讚其運氣”,就像是給身體加油打氣,讓它運轉得更順暢,不讓那些邪門歪道的病氣占了上風。
說到具體做法,咱們得跟著大自然的節奏來。比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它的特性。在“歲宜”這一塊兒,老祖宗告訴我們,春天呢,萬物複蘇,得用點兒“辛”味的東西來調調上麵的肺和呼吸道,比如吃點兒薑、蔥這些,讓身體從上到下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到了秋冬,天氣涼了,就得用“鹹”味的食物來照顧下焦,比如海帶、紫菜這些,幫助腎臟和腸道排排毒,暖暖身子。
但記住啊,火大的季節,比如夏天,咱們得“畏火之氣,無妄犯之”,彆沒事找事,吃一堆上火的東西,否則,嘿嘿,到時候臉上長痘,嘴裡長泡,可彆怪我沒提醒你哦!
再來說說飲食上的“四氣”原則——用溫遠溫,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寒遠寒。這話聽起來繞口,其實意思很簡單:如果你住在熱得要命的地方,那就彆再吃那些熱騰騰、火辣辣的食物了,得找點兒清涼解暑的;相反,在冷得直哆嗦的地方,也彆再貪戀那些冰冷寒涼的食物了,不然,身體可受不了這雙重打擊!吃東西也得講究個平衡,對吧?
當然啦,有時候,咱們的身體還會玩點兒“假動作”,比如明明是寒性體質,卻偏偏喜歡吃冰淇淋,這就是“有假反常”。遇到這種情況,咱們也彆急著指責身體,得慢慢引導,找到真正的需求,調和陰陽,讓身體回歸正軌。
感到胸悶氣鬱時,不妨揉揉“膻中穴”(就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這可是個“開心穴”,按一按,心情立馬好起來,鬱氣也就跟著散了。還有“足三裡”(小腿外側,膝蓋骨下方約三寸的地方),這可是個萬能穴,常按能提高免疫力,調理脾胃,簡直是身體的小太陽!
黃帝說:“好嘞,您這一番話,簡直是包羅萬象,說儘了天地間的奧秘啊!不過,我還是想再問問,咱們怎麼驗證您說的這些自然現象和人體健康之間的關係呢?總不能光靠嘴上說說吧?”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說:“陛下這問題問得,真是明察秋毫,一針見血啊!咱們說的這‘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它們在天地間可都是有規律地走來走去的,就像上班族打卡一樣,什麼時候該到哪個位置,那是絲毫不差的。所以啊,咱們要想觀察它們的動靜,就得挑個黃道吉日,比如每年的正月初一,天剛蒙蒙亮的時候,這時候天地間的氣息最純淨,咱們抬頭望望天,低頭瞅瞅地,瞅瞅這六氣都在哪兒溜達呢,心裡就有數了。”
“再比如說吧,要是今年的氣候特彆給力,能量滿滿,那六氣中的某個家夥就會提前報到,咱們稱之為‘運有餘’。反過來,要是氣候疲軟,能量不足,那它們就會姍姍來遲,這就是‘運不及’。這就像咱們過年發紅包,有錢人多發點,紅包早早就飛來了;沒錢的,可能得拖到元宵節才勉強擠出個笑臉來。這是大自然的法則,也是氣的常態嘛。”
“當然了,也有那麼幾年,氣候剛剛好,既不過分熱情,也不冷漠疏離,咱們就叫它‘正歲’。這時候,六氣就像守時的朋友,不早不晚,剛好在約定的時間出現,多和諧啊!”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說:“哎呀,您這一解釋,我算是徹底明白了!不過,咱們中醫講究的是天人合一,這六氣變化,在人體上又會怎麼體現呢?總不能隻是看看天象就算了吧?”
岐伯點點頭,說:“問得好!六氣變化,直接影響到咱們人體的十二經絡,就像天氣預報能預報各地的天氣一樣,咱們也能通過觀察身體的變化,預知疾病的到來。比如說,春天風氣盛,肝經就容易出問題,人會感覺心情煩躁,眼睛乾澀,這時候按摩一下太衝穴(位於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就像是給肝臟做了個spa,立馬就舒服多了。”
“夏天暑氣重,心經就容易上火,人會感覺心跳加速,睡眠不好,這時候咱們可以揉揉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就像是給心臟送上一杯冰鎮的檸檬水,清涼解渴,還能安神定誌呢!”
“至於方劑嘛,那就更講究了。比如說,對付濕氣重的,咱們有個經典方子叫‘四神湯’,由淮山、芡實、蓮子、茯苓組成,每樣來個30克,加水煮成一大鍋,喝起來既美味又祛濕。想象一下,這四樣寶貝就像是四個英勇的戰士,分彆負責清理腸道、健脾開胃、固腎益精、利水滲濕,聯手把體內的濕氣一網打儘,是不是很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