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又說道:“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鬱發,散而可矣,當折其所勝,可散其鬱。”哎呀媽呀,這說的啥玩意兒?彆急,咱們慢慢來,保證讓你聽得津津有味,還能學會幾招!
首先,咱們得把這段古文翻譯成大白話。岐伯大神的意思是說:“你看那火啊,它本來是想乖乖降下來的,結果呢,被大地的一股神秘力量(咱們就叫它‘地玄’吧)給攔住了,火降不下來,就憋屈在那兒,越憋越厲害,最後‘噗嗤’一下,爆發了!這時候怎麼辦?得讓它散出去啊!就像你肚子裡的氣,不打嗝不放屁,能舒服嗎?所以啊,咱們得找到克製這股力量的方法,把火鬱給散了。”
接下來,岐伯大神說了:“當刺足少陰之所出,刺足太陽之所入。”這可是重點哦!在古代,穴位名稱那叫一個高大上,咱們得轉換成現代的,好讓大家都能聽懂。足少陰嘛,就是腎經啦,它的“所出”就是第一個穴位——湧泉穴,想象一下,泉水咕嘟咕嘟往外冒,是不是挺有畫麵感的?至於足太陽,那就是膀胱經了,它的“所入”是最後一個穴位——至陰穴,聽起來就像是“終於解放了”的意思,哈哈!
好,現在咱們來場穿越,假設你是個古代大夫,手裡拿著一根銀針,準備給病人紮針。你走到病人跟前,一臉嚴肅地說:“來,兄弟,咱們先紮湧泉穴,讓你的腎氣像泉水一樣湧出來,把體內的鬱火給衝一衝!”說完,一針下去,病人“哎喲”一聲,你笑眯眯地說:“彆急,好戲在後頭呢!”接著,你又來到病人的腳小趾外側,找到至陰穴,又是一針:“這一針,是讓你的膀胱經通暢無阻,把火氣順著尿液排出去,保證你一身輕鬆!”
說到這,你是不是覺得這岐伯的方子太簡單了?彆急,咱們還沒完呢!岐伯大神的意思是,除了針灸,還得注意飲食起居,調整作息,這才叫全方位治療嘛!
比如說,你可以給病人開個小方子,名叫“降火解鬱湯”。
菊花10克(為啥選菊花?因為它不畏秋霜,降火一把好手,還自帶文藝範兒!)
決明子15克(這決明子啊,就像個小小的裁判,專門盯著那些不安分的火氣,讓它們規矩點!)
夏枯草12克(夏天的小草,雖然不起眼,但清熱降火,那可是杠杠的!)
蓮子心6克(蓮子心啊,苦是苦了點,但俗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它清心火,一絕!)
淡竹葉9克(淡竹葉,聽起來就清新脫俗,它能利尿,把火氣從尿道裡趕出去,不留痕跡!)
把這些藥材往鍋裡一丟,加水煮沸,再小火燉個半小時,一碗香噴噴的“降火解鬱湯”就出爐了!病人一喝,嘿,那叫一個神清氣爽,鬱火全消,整個人都精神了!
說到脈象,岐伯可是個高手,他摸脈就像是在讀一本活生生的健康說明書。不過咱們今天不講那些複雜的,就來個簡單又好玩的。比如說,如果你摸到病人的脈象跳得跟小兔子似的,嗖嗖的,那可能是心裡有火了。這時候,你就得告訴病人:“嘿,兄弟,你這脈跳得比我還激動,得降降火啦!”然後,你就可以用上麵的針灸和湯藥,雙管齊下,保證藥到病除!
岐伯說啊:“土欲降而地蒼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鬱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勝,可散其鬱。”這話乍一聽,是不是覺得跟念經似的?彆急,咱們慢慢來解析。
想象一下,咱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大自然,裡麵有各種各樣的“氣”在跑來跑去。其中有一種叫做“土氣”,它呢,就喜歡往下走,就像咱們吃完飯,食物得往下走到胃裡消化一樣。但是呢,有時候這個“土氣”會遇到點麻煩,就像它想下樓,結果樓道口被一堆雜物(咱們就叫它“地蒼窒”吧)給堵住了,下不去。
這“土氣”一看,哎,下不去啊,那我就在這兒憋著吧。這一憋可不得了,它就開始鬱積,越積越多,最後“砰”地一下,就像氣球被吹爆了,這股氣就四處亂竄。這時候,咱們就得趕緊想辦法,把這股亂竄的氣給疏散開,不然的話,身體可就要出問題了。
岐伯就說了,要疏散這股氣,咱們得“折其勝”。啥意思呢?就好比是兩個國家打仗,一個國家太強勢了,咱們就得找個辦法把它削弱一下,讓它彆那麼囂張。在這裡,“折其勝”就是指咱們得找個方法來克製這股鬱積的氣,讓它彆那麼猖獗。
那怎麼“折其勝”呢?岐伯給出了個方法,那就是針灸。他說啊,得刺兩個穴位,一個是“足厥陰之所出”,一個是“足少陽之所入”。咱們現代人呢,為了方便理解,就把這兩個穴位翻譯成大白話,一個叫“大敦穴”,在腳上大拇指的內側;一個叫“陽輔穴”,在腳上小腿的外側。
想象一下啊,這“土氣”就像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在大敦穴這兒被咱們抓了個正著,然後咱們就輕輕地、準確地紮一針下去,就像給這孩子打了一針“鎮定劑”,讓它彆那麼鬨騰。接著呢,咱們再到陽輔穴這兒,給它來個“順水推舟”,把這股氣給引導出去,讓它彆再在體內搗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