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天,黃帝突發奇想,對身邊的岐伯說:“嘿,岐伯,我這心裡頭啊,老是對那個陽明司天的時候人們會得啥病感到好奇。你給我講講唄,讓我這醫學小白也長長見識。”
岐伯一聽,頓時來了精神,清了清嗓子,故作神秘地說:“喲,陛下,這事兒可有意思了。要說陽明司天,那可是自然界陽氣旺盛到爆棚的時候。這時候啊,要是清氣(可以理解為自然界的清新之氣)在體內多餘了,不搞點平衡出來,那可就熱鬨了。”
黃帝眨巴眨巴眼睛,催促道:“快說快說,怎麼個熱鬨法?”
岐伯慢悠悠地說:“這時候的人啊,咳嗽那是家常便飯,時不時還來個流鼻血,喉嚨跟被啥堵住了似的,咽東西都費勁。心裡頭那個火燒火燎的,跟吃了辣椒似的。咳嗽要是停不下來,咳出血來,那可是大事不妙,得趕緊送醫院,不然……嘿嘿,後果自負哦。”
黃帝一聽,嚇了一跳:“這麼嚴重?那咱得想辦法治治啊!”
岐伯擺擺手:“彆急彆急,陛下。治療這事兒啊,咱們得先從穴位說起。雖然這事兒跟穴位關係不大,但咱也得科普一下嘛。就說個‘肺俞’穴吧,現代穴位名稱還是這個,它可是調理肺部疾病的小能手。你要是覺得肺裡頭不舒服,揉揉它,說不定能緩解點症狀呢。”
黃帝撓撓頭:“肺俞?聽著挺高大上的,管用不?”
岐伯笑道:“管用不管用,你試試就知道了。不過啊,陽明司天這病,可不是揉揉穴位就能搞定的。咱還得說說方劑。”
黃帝眼睛一亮:“方劑?快說說,什麼方劑?”
岐伯清了清嗓子:“這事兒啊,得從一味叫‘石膏’的藥說起。石膏啊,那可是清熱瀉火的好東西。咱們來個簡單的方劑吧,就叫‘清熱止咳湯’。取石膏30克,知母15克,杏仁10克,甘草5克。這四味藥啊,加水煮成湯,趁熱喝下去,保證你熱氣全消,咳嗽也能緩解不少。”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這方劑聽起來挺靠譜啊。不過,這脈象又是怎麼回事呢?”
岐伯歎了口氣:“脈象啊,那可是中醫的精髓所在。陽明司天的時候,人的脈象通常會表現為洪大有力,跟洪水泛濫似的。這是因為體內陽氣太盛,氣血都跟著沸騰起來了。這時候啊,你得摸摸自己的脈,要是覺得跳得跟打鼓似的,那就得小心了,說明你的陽氣太旺,得趕緊找個方法降降溫。”
黃帝說:“嘿,岐伯,我有個事兒特彆好奇,就是想知道如果太陽這家夥當上了司天大佬,那人們會出現啥樣的症狀呢?是不是就像太陽曬多了,皮膚會曬傷一樣,身體也會有特彆的反應?”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擺擺手說:“黃帝啊黃帝,你這問題問得有意思。太陽司天這事兒,咱們得從天文說到人體,從大氣層講到小腸彎。不過既然你問了,那我就給你細細道來。”
“首先啊,咱們得明白,太陽司天,那就是說在這一年裡,太陽的影響力特彆大,連帶著它的‘小弟’——寒氣、熱氣這些,也跟著囂張起來。如果這時候,‘客’氣,也就是外來的邪氣占了上風,那人們可就要遭殃了。怎麼個遭殃法呢?想象一下,你站在大太陽底下,突然一陣冷風吹過,是不是會覺得胸口悶悶的,好像被什麼東西堵住了?對,就是那種感覺,胸中不利,感覺呼吸都不順暢了。然後呢,鼻子開始流清鼻涕,跟水龍頭沒關緊似的,滴滴答答的。要是再不小心著了涼,咳咳咳,那咳嗽聲就跟半夜貓叫似的,停不下來。”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那要是‘主’氣,也就是咱們身體的正氣贏了呢?”
岐伯微微一笑,繼續道:“要是正氣贏了,嘿,那情況就好玩了。你想啊,正氣足了,就像是身體裡住了個超級英雄,專門打擊那些外來的小嘍囉。這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喉嚨裡有點響動,像是有個小小的樂隊在裡麵演奏,謔謔謔地響,不過彆擔心,這可不是什麼壞事,是正氣在趕跑邪氣呢!當然啦,這比喻有點誇張,但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
黃帝點頭表示理解,但又好奇地問:“岐伯啊,你說這些症狀,咱們中醫有沒有什麼辦法緩解或者治療呢?比如按摩按摩哪個穴位,或者喝個啥湯藥?”
岐伯一聽,眼睛一亮,說:“問得好!首先,按摩穴位嘛,咱們可以試試‘列缺穴’,就在手腕上,大拇指和食指中間那條線,往手腕方向推,有個凹陷的地方,就是它了。列缺啊,就像是身體上的‘缺口’,能讓邪氣從這裡溜出去,按一按,胸中不暢的感覺能緩解不少。不過記得,彆按得太用力,溫柔點,咱們這是在跟身體對話,不是跟它打架。”
黃帝笑得合不攏嘴:“哈哈,這穴位名兒取得,真是形象又有趣!”
岐伯接著說:“至於湯藥嘛,咱們可以來個‘麻黃湯’。這方子簡單又實用,就像是個小型的‘驅邪部隊’。麻黃15克,桂枝10克,杏仁七十個(差不多20克,記得去皮尖),甘草5克。把這些藥材放到鍋裡,加水煮,煮到水隻剩下一半,然後濾掉渣,趁熱喝下去。喝下去之後,你可能會覺得身上暖暖的,像是被一層溫柔的陽光包裹著,那些寒氣啊、邪氣啊,就被這股暖流給趕跑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