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指了指案幾上的奏折,說道:
“參你的人,都在奏折上麵寫著,你自己看。”
程俊聞言低頭看了看麵前的奏折。
奏折很厚,有兩指寬,一看就知道裡麵寫了很多內容。
程俊拿起奏折,剛一打開,不出意外的,看到了一串人名。
蕭瑀,錢九隴,韓仲良,劉洎,於誌寧,顏師古。
程俊抬起頭問道:“這麼多人參我?”
李世民道:“六個人,確實不少。”
說完,他給程俊介紹道:
“蕭瑀是宋國公,錢九瓏是郇國公,韓仲良是潁川縣公,於誌寧是黎陽縣公,劉洎是清苑縣男,顏師古是琅琊縣男。”
“這些人中,有封了爵的,有修史的,不是戰功赫赫之將,就是經天緯地之才。”
李世民沉聲道:“他們聯名參你,這份奏折的分量,可想而知。”
程俊想了想,問道:“誰帶的頭?”
李世民瞅了他一眼,“誰帶頭參的你,有那麼重要嗎?”
有,我得知道哪個不長眼的東西敢攛掇這麼多人惹我
程俊心裡想著,隨即聽到李世民的聲音:
“你先看看奏折的內容。”
程俊低頭仔細看起了奏折。
首先是蕭瑀的上奏。
蕭瑀在奏折上說:‘大唐兵鋒所指,四夷皆服,沒有必要立即投入錢銀,研造火藥。’
蕭瑀也給出了之所以這麼說的原因:
‘大唐如今百廢待興,朝廷需要的是與民休養生息,火藥並不是戰事中的關鍵,在戰事之中用它,更像是一種嘗試,既是嘗試,便不急於一時,應當將有限的錢力人力物力,用在更適宜的地方。’
程俊繼續往下看,第二個上奏的人,是錢九瓏,他在奏折上說:
‘縱觀史書,無有使用火藥的記載,火藥之物,若是良器,何至於曆朝曆代棄之不用,是曆朝曆代的君臣不想用此物嗎?’
‘臣錢九瓏以為,火藥之物,曆代君臣之所以棄之不用,是知此物非是良器,陛下當以史為鑒,亦當不用為好,以免竹籃打水,空無所獲。’
程俊再往下看,韓仲良在奏折上說:‘前漢武帝之時,朝廷虧空,百姓怨聲載道,皆因漢武帝窮兵黷武,善起兵戈所致,陛下當修仁德,以服四夷,則四夷拜服;以火藥之器,降服四夷,四夷則是怨服,非王道也。’
後麵是劉洎,他在奏折上說:‘天下之兵,取之於民,而後用民以得天下之土,是謂民為重。’
‘火藥,與刀戈箭矢無異,皆殺人之器,刀戈箭矢發展至今,具已完備,曆代君王,皆以刀戈箭矢得天下,使其足矣,何必耗費民財,去研造火藥?’
‘陛下當以史為鑒,以民為重,與其耗費民財研造火器,不如以財勵民,以財勵軍,民得財用命,將士得財奮死。’
再往後,上奏的人是於誌寧,於誌寧在奏折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