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某個地方他了如指掌後,即便意識變幻上岸了,也不會像初次魚兒離水一樣難受,從行走之間總有種黏膩沉重,變得愈發輕鬆寫意。
入鄴城圍觀當地人修渠也好,
或者選個荒郊野外席地而坐曬太陽也罷,
何博隻覺得那種“我不該在這裡,我應該在河底”的斥力變得越來越小。
因此,何博養成了“暗中觀察”漳河兩岸的習慣。
就是此世到底還不夠繁華,很多地方地廣人稀,趙魏韓三家在結束了美好的合作分晉之後就迅速敵對起來,使得漳河兩岸因為可能的烽火,變得更加荒涼。
何博很多時候,隻能暗中看下路過的野生動物,或者野人飲水——
當然了,“野人”不可能真的是野人,而是此時特指的,沒有居住在城裡,被諸夏納入統治範圍的鄉野之人、野蠻之人。
春秋戰國之交,因為分封製實行了數百年,而被各個諸侯國夾在中間的野人數量還是挺多的。
至於第二件事,
則是何博對自己金手指的探索。
原本代表“掌控漳河”的綠色進度條滿載後,便消失了個乾淨,徒留何博和黃條相看相惜。
但漳河並非隻有一條主流,還有眾多支流。
何博所掌控的“漳河”,以發鳩山為源,以入黃河為終,長千餘裡。
而除了這條主流之外,還有眾多支流,流域廣闊。
上遊地區,水係複雜,像過了後世的合漳村後,實際上漳河便被一分為二,號稱“清漳”和“濁漳”。
何博源流發鳩,乃是走的濁漳河路線。
但僅僅算濁漳流域,就有南、北、西三個源頭。
南流發鳩,名為潞水,乃為正統;北經榆社,名為關河;西出銅鞮山,稱銅鞮水。
而除開潞水之外,剩下兩條並稱“漳河源流”的支脈,和何博的關係,就像何博和黃河的關係一樣——
雖然小河終究彙入大河,但不熟就是不熟。
何博本以為自己去不了黃河地界,也去不了關河和銅鞮水那邊,加上之前強入發鳩山,被排斥的厲害,腦袋暈暈的便順流直下了,更不曾轉入這兩條相近的支流之中。
但何博在某處突發奇想的嘗試下,卻驚喜發現,自己若是以“漳水”的身份,進入所屬的支流,受到的排斥,並不會太強。
起碼不會像潤入發鳩山和黃河一般,被禁止訪問,強製斷網。
可能這“權限”,便是警惕著下克上之事的,對“以上欺下”,限製卻不大。
初時,
何博隻是閒得無聊,想去認識下自己的支流。
畢竟大家到底都是一條河,真要涇渭分明,那可不行。
結果卻驚喜發現,關河、銅鞮水雖然對自己也有斥力,但憑借何博已然增強不少的“神魂”,足以抵抗這排斥,強行賴下。
而那股斥力,隨著何博進入的次數越發頻繁,也變得愈發弱小,最後成功潤滑到,讓何博這個“恃強淩弱的惡霸”隨進隨出。
就跟漁人入桃源一般,“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等到何博完全進入關河、銅鞮水流域,還生出一種“到這裡就跟回到家一樣”的熟悉感後,本以為再也見不到的綠色進度條,也重新出現!
還是一次性刷新出了兩根!
隻是進度空空如也,整體看來,也不如最初那麼長了。
而這新出現的進度條,自然和何博新開發的兩條支流有關。
隻有當何博的意識彙聚在兩條河流之中,進度才會有所增長,一旦他返回漳河,便會停滯不前。
何博憑借經驗推斷,這全新的進度條,跟自己融合漳河一樣。
等進度圓滿,就是他將兩條河流完全收入囊中之時!
從隻有一條主乾,到整個流域進入麾下,能夠為何博了解、掌控的區域,也會隨之越來越大!
由此,何博忍不住想到——
若是哪天能集長江、黃河為一體,這天下豈不是大半落入我手中?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