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蠻夷突然講究禮儀,找諸夏講道理,要開戰理由了,那這就不是一般的蠻夷了!
必須重拳出擊!
“而白狄,就是這般的戎狄!”
說到這裡,西門豹臉色十分沉重。
白狄之族,原本活動於雍州之北,在宗周附近。
平王東遷之後,因秦國新立,一路征伐,而當時的晉國為了壯大實力,實行了“和戎”之策——
周簡王八年,也是晉厲公八年時,晉厲公命呂相為使致秦桓公,於《絕秦書》中說:“白狄與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婚姻也”。
由此,白狄從西至東,遷居到了太行群山的覆蓋下,活動於晉、齊、燕三國之間。
初時,白狄和晉國相處的還算融洽,並著實幫助晉國,奪取了臨近的不少土地。
但隨著晉國為了爭霸,獲得合法宣稱,便也逐漸舉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
白狄中的後肥氏、鼓氏、仇由氏,隨即為晉所滅,唯有鮮虞氏成功存活下來,並於周敬王十三年,晉定公五年時,建立了鮮虞中山國。
聽到這裡,
何博也著實點頭,“學著諸夏建國了?這確實要重視起來!”
蠻夷竟然不肯安心繼續當兩足禽獸,想要超進化變人了,
這合乎周禮嗎?
“是的!”西門豹一臉嚴肅,繼續道,“因此同年,晉侯便派兵討伐鮮虞氏,以揚諸夏之威。”
可鮮虞氏能夠在晉國主持的大逃殺中奪得幸存者稱號,其實力本就不一般。
故而晉定公派出去的軍隊,並未曾取勝,大將觀虎反為鮮虞氏所俘虜。
晉國因此深感恥辱,發誓一定要除滅鮮虞中山。
隻是後麵晉國內亂,不僅沒有實現誓言,還給了鮮虞中山不斷壯大的機會。
周敬王三十一年,也就是孔子遭受“陳蔡之厄”,也有可能是老子寫下《老子》的那一年,晉大夫趙鞅“帥師伐鮮虞”,擊敗中山,成功使得鮮虞氏一蹶不振,並穩固了趙氏當時“三家盟主”的地位。
再之後,晉國智伯再伐鮮虞氏,“取窮魚之丘”,又下鮮虞中山的都城,將之滅國,鮮虞氏殘部逃亡太行山中。
“所以說,這些戎狄,就是被智氏滅國後,流亡至此?”何博覺得自己逐漸明白了一切。
“不是!”
結果西門豹又搖頭道,“是魏滅中山後,他們才遊蕩過來的。”
“啊?”
“這是怎麼回事呢?”
何博請教。
於是西門豹繼續道,“智氏雖破鮮虞,然而之後,便是三家分晉。”
從實際上瓜分晉國,再到幾年前三家正式成為諸侯,這段時間,三晉內部一直因為搶奪戰利品,而動蕩不安。
鮮虞氏由此抓住機會,死灰複燃。
十四年前,中山武公率領鮮虞氏部族離開山區,向東部平原遷徙,在顧地建立了新都。
複國之後,中山武公深感之前鮮虞中山國製度的落後,認為正是因此,才會被諸夏之國給擊破攻滅,
因此,他仿效諸夏的禮製,學習先進文化和技術,重建了中山國的政治軍事製度,使中山國擺脫了部落時期的束縛,成為了一個“符合周禮”的國家。
何博聞此,便直接道,“必須要出重拳!”
建國就算了,
畢竟國與國之間,也是有差距的。
鮮虞中山之時,其文明製度,頂多也就和夏商一個等級。
現在模仿了諸夏,國家的基礎得到夯實加固,國力自然還要增強!
若是不及時消滅,便是諸夏的心腹大患!
否則,
諸夏國家之間,夾了一個戎狄建立的國家,還用了周禮……
這事傳出去,
周公旦都要振臂疾呼,“孩子們,這太不周禮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