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棲
——讀賈島《題李凝幽居》偶得
丙叔佩史
靜居鄰稀少,荒徑蔓草長。
池畔鳥棲枝,月下僧叩訪。
橋分田色綠,雲湧山巒蒼。
往返茲地頻,幽約誠不忘。
賞析
故事賞析:《鳥棲》——讀賈島《題李凝幽居》偶得
在一個遙遠的村莊邊緣,隱藏著一處被世人遺忘的角落,那裡有一個叫做李凝的人選擇在此處建立了自己的小小世界。這裡極少有人跡,隻有一條蜿蜒的荒徑,兩旁蔓草叢生,隨風搖曳,像是天然形成的綠色地毯,引領著來訪者進入一片幽靜而神秘的土地。
某個月光如洗的晚上,一陣清風拂過,帶著淡淡的青草香,幾隻小鳥擇樹而棲,落在池邊的老柳樹上,偶爾低吟淺唱,似乎在述說著一天的見聞。就在這時,從遠處傳來輕微的木魚聲,伴隨月色而來的是一位身披袈裟的僧侶,他步履輕盈,穿過草地,來到李凝的門前,輕輕扣響了門環。月光下,這情景如同一幅水墨畫般寧靜祥和,美得讓人心醉。
早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樹梢,點亮了田野的每一個角落,漫步在古老的石橋上,可以看到不同層次的綠色——稻田波瀾起伏,像海洋一樣廣闊;不遠處的山巒層疊,被晨霧包裹,宛如仙境。此時,山腰間突然升起一團團白色的煙霧,仿佛雲朵與大地之間有了交流,令人歎為觀止。
李凝常在這片淨土中穿梭,不論是春夏秋冬,總能在不同的時節找到不一樣的美麗風景。他對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著深厚的了解,每一次探訪都是一場新的發現之旅,心中默默許下了無數次的承諾:“無論何時何地,都將回來這裡,守護這份幽靜,不讓任何塵世的煩惱侵擾。”
《鳥棲》通過講述李凝的故事,不僅再現了賈島《題李凝幽居》所描繪的理想生活環境,而且進一步延伸了其中蘊含的情感與哲理。在這個忙碌而浮躁的世界中,每個人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淨土,無論是身體還是靈魂,都需要一個可以歇息、放慢腳步的地方。正如詩中所述,那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尊重,也是對簡單生活方式的一種向往。在這裡,人們能找到內心的平靜,體驗生命的真諦,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與滿足。
通過故事的形式,我們得以從另一個角度欣賞《題李凝幽居》的深層內涵,它不僅僅是一首詩,更是引導我們在現代社會中尋覓自我,重拾內心寧靜的重要啟示。
翻開丙叔佩史的《唐詩宋詞漫話》,我們再來欣賞欣賞賈島的《題李凝幽居》。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賞析
深入解讀《題李凝幽居》—賈島的心靈獨白
在唐詩的浩瀚星河中,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如同一顆璀璨星辰,散發著經久不衰的光芒。這首詩不僅描繪了一個幽靜脫俗的隱逸場景,更深入揭示了作者內心深處對自然、對生活的獨特見解與深沉情感,為我們打開了通往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大門。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這首詩的起始,便將我們帶入了一個遠離塵囂的隱秘世界。寥落的住宅,鮮有的鄰裡,一條蜿蜒的草徑穿行於荒蕪的園地之中,渲染出一幅空曠而寧靜的畫麵。這裡,是孤獨者的天堂,是詩意的棲息地,更是靈魂淨化的聖地。賈島用極簡的筆觸,勾勒出一片人煙稀少但充滿生命力的田園風光,仿佛是對現實社會喧囂與擁擠的一種逃離,引人向往那一份清淨無瑕的精神家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繼而,詩人借助生動的畫麵語言,捕捉到了夜晚獨有的靜謐之美。當夜幕降臨,池塘邊樹木成為鳥類的溫馨巢穴,它們在此安然入眠;而一位僧侶在皎潔月光的照耀下,輕敲著門扉,仿佛是在與寂靜之夜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這一靜一動之間的對比,不僅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也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與人類活動間的和諧共存,突顯了寧靜與動態交織的魅力。僧人的出現,似乎在告訴我們,即便是最平淡的日子裡,也不乏神聖與儀式感的存在,每一份存在都有其價值與意義。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隨著詩人的步伐,我們穿越一座古舊的橋梁,眼前瞬間煥發生機。橋的另一側,是廣闊無垠的田野,色彩分明,美不勝收。賈島用“移石動雲根”這一奇巧的比喻,賦予了雲朵飄動以生命感,好似大地上每一顆石頭都能觸動雲的根基,從而引發雲層的悠然變化。這不僅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現象敏銳的觀察力,也映射出他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深刻洞察。這裡,每一個細節都被賦予了詩意,大自然不再是冷冰冰的背景板,而是有著情感波動的生命體,與人的情感緊緊相連。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詩的最後一句,是賈島對幽靜生活的深情告白。即使曾因種種原因不得不離開這片樂土,但他的心始終未曾離開,這裡已經成為他精神的寄托,承載著他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與期待。賈島在這裡所做的承諾,既是對友人李凝的應允,亦是對自我的諾言,體現了一種堅定與忠誠。這是一種超脫世俗約束的追求,是對內心平靜與自由的永恒追求,是對生命本質最真實的回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