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
——憶改革開放
丙叔佩史
熒屏初綻映九州,
新聞聯播啟新猷。
銀幕顯赫風雲變,
家家戶戶聚睛眸。
舉國同聲聽天下,
中外要聞入耳流。
紀實弘揚正能量,
民心所向彙潮流。
賞析
《新聞聯播》——改革開放的記憶長卷
1978年1月1日,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猶如一縷晨曦,穿越時空的厚重簾幕,將萬千變化的世界呈現在中國每一寸土地之上。熒屏綻放的那一刻,不僅是科技突破的標誌,更是思想解放的號角。它宣告著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一場深刻變革的序幕正在徐徐拉開。
“新聞聯播啟新猷”,簡單的幾個字卻蘊含了無限深意。隨著節目落地生根,千家萬戶的客廳裡多了一份期待的目光。銀幕上的影像流轉,變幻莫測,象征著國家的發展脈絡與世界的廣闊舞台交織在一起。家家戶戶聚精會神,凝視屏幕中的每一幀圖像,仿佛連通著每一份希望與夢想。
“銀幕顯赫風雲變”,歲月如歌,四十年光陰彈指一揮間,《新聞聯播》見證了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忠實記錄了中國從閉關鎖國走向對外開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每一個關鍵節點。在電視熒屏上,人們看到了香港回歸的曆史性瞬間,奧運聖火照亮北京夜空的壯麗景象,嫦娥奔月、北鬥導航等科技成就帶來的驕傲與榮耀……這一切都深深烙印在億萬國人的心中。
“舉國同聲聽天下”,在這個過程中,《新聞聯播》不僅僅是個旁觀者,它更是連接全球的紐帶。節目中,無論是遠方戰火紛飛的消息,還是鄰邦喜慶佳音,都被一一收錄,讓國人能夠跨越地理界限,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在這個多元交融的世界裡,《新聞聯播》扮演著溝通中外的角色,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橋梁。
“紀實弘揚正能量”,在這漫長的曆史軌跡中,節目始終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講述那些溫暖人心的故事,傳播正能量的聲音。它曾是抗震救災前線的堅強後盾,是抗洪搶險中的一束光明,是抗擊非典疫情時的堅強信念。在一次次危機麵前,《新聞聯播》總能挺身而出,用真實的畫麵和有力的話語鼓舞士氣,凝聚民心,展現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脊梁精神。
曆經風雨,《新聞聯播》已然成為國人心中最堅實的支柱,它見證了一段段輝煌曆程,書寫了一篇篇動人篇章。在時間的長河中,《新聞聯播》不僅是信息傳遞的載體,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它陪伴著國家走過了艱難險阻,見證了人民生活的巨大飛躍,鑄就了不朽的時代豐碑。
如今,站在新時代的門檻上回首,我們不難發現,《新聞聯播》已成為一麵鏡,映射出一個民族的成長與進步。它是國家軟實力的一部分,也是中國故事最生動的敘述者。在信息化快速迭代的今天,《新聞聯播》依舊牢牢把握時代脈搏,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繼續引領輿論導向,弘揚主流價值,構建和諧社會氛圍。
改革開放的風帆已經揚起,《新聞聯播》將繼續作為時代的了望塔,引領我們向著夢想的方向航行。無論前方有多少挑戰與機遇,它都將堅定不移地守護這片熱土,記錄下每一刻值得銘記的精彩瞬間。讓我們攜手同行,在《新聞聯播》的見證下,共同創造更多屬於中華民族的美好明天。
翻閱丙叔佩史的《唐詩宋詞漫話》,我們再來聊聊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彆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譯文:
在丙辰年的中秋節夜晚,我暢飲直至黎明,大醉之中寫下這篇文字,同時也懷念我的弟弟子由。
明月啊,你是何時出現的呢?我舉起酒杯詢問那青色的天空。不知道月亮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呢?
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卻又害怕那晶瑩剔透的高樓大廈,恐怕承受不住高空的寒冷。我在地上起舞,玩賞著自己清雅的身影,不如留在人間吧!
月亮轉動著朱紅色的樓宇,低垂過雕花的窗戶,灑下柔和的光芒,照耀著無法入睡的人們。月亮本不應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偏在我分彆的時候圓滿呢?
人生難免會有悲傷和歡樂,聚合和分離,月亮也會經曆陰暗和明亮,盈虧圓缺,這些都是自古以來難以兩全的事情。隻希望能長久地保持健康和平安,即使遠隔千裡,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