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泰寧:「從事機械行業的,做電工的,都有可能......」
「等等。」政委道:「就算咱們找上門了,怎麼證明他是改造過射釘槍呢?」
「三次作案的時間,這三次都是發生在早晨的,兩次工作日,一次休息日。三次距離又都很遠,他的不在場證據是一定是不全的。篩出名單來,再看看有沒有進一步篩選的方式。」徐泰寧回答的很快。
餘溫書知道,徐泰寧的工作模式就是這樣,遇事不決先篩名單,篩出來的人數少,就具體詢問,真人測謊,也可以搞秘密偵查。篩出來的人多了,就換一個方向篩,搞交叉對比,縮小了名單以後,再回到第一步。
要說起來,徐泰寧的破案方式也很笨,比江遠的笨法不同,且更花錢罷了。
餘溫書懷念了一下江遠,再深吸一口氣:「做吧。按您說的做。」
這個案子,是容不得他再猶豫和浪費時間了。
午後。
徐泰寧尚在準備期間,《長陽晚報》的記者,來到刑警支隊。
記者是局長喊來的。態度很好,很職業也很認真的樣子,問了好些個問題,有些一看就是專業人士幫忙準備的。
餘溫書乖乖的回答。他現在是省城的支隊長了,所以來的就是記者,要還是
大隊長的話,來的可能就是果盤,意思都是差不多的,案子破了,吃果果,甜絲絲,記者為你寫報道。案子要是破不了的話,報道不一定有,但報告是一定送上去的。
餘溫書不僅暗自慶幸,還好請來了徐泰寧,這樣子,就算是死,也是不留遺憾的死了。......
同一時間,江遠也在抓緊時間看釘子。
本案的凶手已經殺了三個人了,雖然兩次間隔的時間不定,但你不能指望一名連環殺手遵守某個時間表。尤其是這種沒有利益衝突的隨機殺人,說明他本身就是不遵循社會秩序,
不認同現有的社會道德規範的。
所以,凶手隨時有可能開始殺第四個人。儘早完成長釘的比對,是江遠目前看到的最好的突破口。
經過這麼多起案件的熏陶、參與和偵破,江遠已經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刑偵認知。
在他看來,本案的凶手,一定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策劃、設想和設計,然後才實施犯罪的。這種連環殺手,跟普通人殺人,是有本質的區彆的。
普通人殺人,一方麵受限於利益相關,它就有了羈絆和抓手。另一方麵,普通人通常是在利益極大的受損的情況下,才開始策劃和實施殺人的,而且,策劃了不是一定會實施,通常是要利益持續受損,或者某個扳機點出現,他才實施。
如此一來,普通人殺人,既有利益的牽扯,還有時間的受限,更少不了情緒上的衝動,以上這些,都讓他們在殺人這件事情上處處受限,難以達到智力和體力的巔峰狀態。
連環殺手就不一樣了。連環殺手的核心是反社會的因子,用心理學的說法,是沒有共情能力。普通人在很小的時候,比如兩三歲的幼兒狀態下,會殘忍的毫不猶豫的殺死螞蟻,昆蟲等弱小的生物,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就越來越少這麼做了,這是共情能力的滋生,也是社會教育的成果。
連環殺手不會這樣,他們因為種種原因喪失了共情能力,所以,他們對人類的態度,和幼兒對螞蟻的態度是相類似的。當然,他們的智力是正常的,所以,也能理解社會道德的要求,以及法律的邊界在哪裡。
為了逃避懲罰的同時,滿足內心的需要,連環殺手往往從很小的時候,就會策劃殺人,憋到成年以後執行,他們已經屬於是自我訓練過了。
麵對這樣的犯罪分子,使用普通手段來對付,肯定是不行的。
這時候屬於是警察想到的,他們很有可能已經想到了一一單指高端的連環殺手,那些弱小型的,在第一次作案的時候已被篩選出去了。
江遠看到長釘,甚至能夠想象得到凶手的得意。
凶手本可以使用鋼珠的,但他還是用了更難追蹤的普通長釘,且為此專門改造了射釘槍。這說明他很清楚,射釘槍裡射出的「子彈」是他最大的破綻,他可以帶走彈殼,帶走射釘槍,注意腳印和指紋,但他不可能現場去摳子彈,摳長釘,那可能留下更大的隱患。
不過,就江遠這兩天的工作來說,他覺得凶手存世的時間,是越來越短了。
如果說,開始階段,江遠還擔心找不到合適的長釘,這幾天下來,江遠的信心已經是起來了。
在江遠看來,比長釘和比指紋,其實也是有共同之處的。
指紋比對追求的,其實也都不是一模一樣。標記特征點,根據特征點的數量和相似度排序,然後再在候選的指紋中,尋找最接近的,並將有明顯不似之處的指紋淘汰......
長釘比的其實也是特征點。
就是選那些容易留下痕跡的位置,不斷的進行比對。
現在,有一大半的釘子,江遠拿到手裡,就能直接淘汰。很多淘汰的理由甚至都不
用眼睛看,手一顛重量,就能撒出去。
這也讓他的進度,大為提前。
誰能想到,v6的工具痕跡檢驗,竟然還有自我鍛煉形成的上升空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