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另一個師兄叫張蒼,他是個相當聰慧的人,他的為人比李斯低調多了。他最喜歡和我討論的事情就是如何在課業之餘如何保養。
我對這個東西一點兒不感興趣。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他身形挺拔又長得這樣白,實在是有些過分。就樣貌來說,如果看了前兩個師兄,他也就算是中人之姿。
我從他的名字裡就能猜到一些東西。蒼:白也,長壽也。
張蒼屬於那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人。
在李斯與韓非論辯時,張蒼總以一種路人式的圍觀人物出現,他就是那種傳統意義上手捧鮮花的人。
後來我才知道,我和他樂嗬嗬地看著兩位師兄爭論時,我是單純地聽不懂,他是有真正的大智慧。
如果我活得再長一點兒,說得傷感一些,我就能想明白,他為什麼會是我們這些人裡活得最長,下場最好的。
因為在求學的時候,可能就已經有未來的基礎了。
師兄們調侃我說我不應該跟著荀子求學,而應該去和墨子一道研究機關術。
我的水利事業跟他們的政治抱負壓根兒不是一回事。
李斯和韓非崇拜商君,我崇拜李冰。
唯一的相同點是他們都是秦國人。
可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是一個相當幸運的人。
因為我在我讀書時,我在我十幾歲那年,我就找到了我這一輩子要為之奮鬥的事業。
我在李冰的眼中看到了一個我所想要實現的樂土。
西北地區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成為年降水量最少的乾旱地區。
一個亂世,需要政治家來安邦興國,更需要我這樣的實乾家來裝點繁星。
我不為任何君王,不為任何宏圖霸業。
隻為了人們能活著。
在洪水災害麵前,能像一個人一樣地活著。
可世道如此艱難,詭詐之多,陰謀之多,令我師兄都被裹挾,於世道洪荒中痛苦離開。
我很害怕。
可我那樣羨慕的韓非卻對我說:他羨慕我。
韓非說:因為你找到了自己的發力點。
他說:我的一生都被矛盾困住了。
可我那樣畏懼的李斯卻對我說:不要怕。
李斯說:人生隻有一個目標是一件樂事。
他說:求完功名利祿,再求富貴滔天,我的一生竟抵抗不了如流水的欲望。
張蒼沒有和我說什麼。
他隻是對我笑了笑,對我招手示意,要我趕快跨過我腳下的這條小溪。
我從這個很時間混亂又久遠的夢中醒來時。
明月照在我的身上,我覺得月光從沒有這樣一刻像是水渠清亮的水源。
我在艱難前行的路上又想起了我的老師荀子的話。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多年後,我站在竣工的水渠旁。
兩岸綠樹成蔭。
秦王嬴政就用了我的名字命名這條水渠。
於是我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對後世引涇灌溉發生著深遠的影響。
《史記·河渠書》記載“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折今110萬畝),收皆畝一鐘(折今100公斤),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1、每年6月5日至7日,太陽到達黃經75°時,是芒種節氣,它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直接指導農事活動的節氣。天氣漸熱、白晝漸長,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因諧音“忙種”而得名。
2、李冰之子。李二郎有載的名字一共三個,分彆為李昱、李泰、李兆。
元代李稷《白雲宮創建二神靈感祠之碑》:“郎君諱昱,蜀郡守李冰第二子也。本文采用李昱。
3、張蒼,秦朝禦史,西漢初期丞相、曆算學家。平定燕王臧荼叛亂、校正《九章算術》
詠廿四氣詩芒種五月節
唐·元稹
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生。
彤雲高下影,鴳鳥往來聲。
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
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