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林和黃雲峰得知這奇石是赤雲火石,適合鑄弓,兩人下午就去了書樓翻閱起了那兩本記載奇石的書籍。看了半天就沒多少有用的,和大掌櫃說的差不多,隻是兩人仔細看過後了解更細致了一些。盧林想著昨天大掌櫃說的寫信的事情,問道:“雲峰,你寫信給風大師說了要抄寫典籍的事情?”
黃雲峰正看著書,“啊”了一聲,說道:“大掌櫃說了我就按照大掌櫃說的寫了。有什麼問題?”
盧林說道:“沒什麼問題,既然寫了那就等些日子看看,或許千鋒照和百煉堂抄送過來的書籍會有些收獲。”
黃雲峰說道:“風大師說過他們那邊的機關術和暗器的典籍雖然也是殘缺得厲害,但和我們這裡的典籍不相同的。”
盧林說道:“那就暫時不去想了,等送來的典籍再說。”接著盧林問道:“雲峰,機關房現在建造得怎麼樣了?”
黃雲峰聽到這個興奮起來了,說道:“範先生改了名字了,叫機關坊了。範先生和葛大師年前重新堪輿了一番,比之前的大了數倍了,要建出個模樣來,再快也要秋天了。”
盧林這些天除了鑄造都很少去彆的地方,反正坊裡、林戴裡就連臨江渡都是在大興土木。聽得雲峰說起,說道:“走,雲峰帶我去看看。”
再次來到這邊山腳,此處如今是位於在墓園和練武場的中間了,墓地是向北,練武場是向南機關坊的重心也不在上次遇見範先生的地方,偏向山中,大門還沒有建起,卻是朝著東方。場地確實大了近兩倍,盧林記得以前是近二十丈方圓,如今是三十餘丈有多了。
黃雲峰到了這裡說起機關坊的建造就興奮起來了,以前範先生丈量地方如今是大門了,進去就是一大片空地,一直空到山腳附近,這些範先生安排是留著以後再建。依山而建一座高樓,占地近十丈方圓,此時已經打好地基,正在搬運柱礎石,空曠的地麵堆放了不少大料,工匠卻不多。
盧林問道:“這點工匠乾活,秋天怕是蓋不起來吧。”
黃雲峰說道:“範先生對工匠要求比較嚴苛,一般的人看不上眼,就招了這些。前些日子範先生寫信給以前的朋友,邀請他們來幫忙建造,隻是都有活計在身,要清明前後才可以過來。差不多快來了。”
盧林看了半天沒看見範先生,問道:“範先生呢?”
黃雲峰說道:“範先生這些天早出晚歸,都在林戴裡那邊主持引水修路。這邊的事情也不多,每天早上範先生都會來這裡看一圈再去林戴裡那邊。”
盧林又看了看北麵和南麵,如今也隻是將地麵平整了一遍,問道:“這兩邊準備蓋什麼?”
黃雲峰說道:“南邊是葛大師安排好的,等夏天葛大師來開建,北邊是九華山的人負責建造,現在沒工匠,李慕師兄回去找工匠去了。應該也快來了。”
看了一圈就到了晚飯時間,兩人就去了飯堂。
第二天盧林繼續開始鑄造了,得了大掌櫃的肯定,更是用心體悟雙手錘鍛之術、百煉成鋼之術、鋒刃之術,鑄造的速度愈發的慢了起來,七天後才鑄造一件出來。盧林細細品鑒了一番,品質又略好了一些。盧林接著再鑄一件用了八天,這次就沒有任何提升了,反而略有不如,盧林覺得有些奇怪,卻又找不出原因。
既然想不明白,盧林也先不去想了,又鑄造了一件,這次用了六天,盧林品鑒對比過後覺得又有些提升了。這樣的情況,盧林有些不明所以,開始思索起來,錘鍛打造的時間對品質有影響?具體說應該是錘鍛的次數。都說是千錘百煉處珍品,可現在鑄造用的材料都是一些精銅精鐵,對於鑄造來說就是常用的普通的材料,就好比平常鐵匠鑄造農具用的鐵礦石一樣再平常不過了。
難得說這些精銅精銅熔煉後鑄胚錘鍛也有極限?盧林不知道,他想去問問大掌櫃,最後想想還是自己再鑄造看看,大掌櫃這麼多年沒有執錘上氈,百煉成鋼之術和鋒刃之術也沒有學過,盧林想自己先鑄造琢磨看看。
三種技藝,大掌櫃教的雙手錘鍛之術可以讓鑄造出來的兵刃更有韌性,這是盧林最嫻熟的技能了;百煉堂的百煉成鋼之術可以增加兵刃的硬度,千鋒照的鋒刃之術可以讓兵刃更鋒銳,這兩種盧林這才練了三個月,或許應該把這三種技能平衡一下進行鑄造。
四月十五這天,聽黃雲峰說範先生邀請的人帶著近四十七個工匠來了,李慕也帶了六十五個工匠來了,機關坊那邊正準備大乾起來了。盧林是沒有心思去掛念那些了,每天習武練拳後就是鑄造,早上和郭文、曉梅切磋也是進步不少,對三叔那分化之法領悟也更多,奈何三叔時不時會指點郭文和曉梅的劍法,他依然是屢戰屢敗,隻是輸得不難免難看了。下午盧林重新想了個鑄造方法檢驗一下自己三種技藝的水平。
盧林用了六天的時間鑄造了三件兵刃,一刀兩劍,兩天鑄造一件,鑄刀的時候隻用了雙手錘鍛之術,兩柄劍分彆用了百煉成鋼之術和鋒刃之術鑄造。然後盧林將這一刀兩劍品鑒對比了一番,得出了結果,百煉成鋼之術和鋒刃之術的技藝差相仿佛,雙手錘鍛之術比這兩種藥高出五成,三種技藝鑄造出來的韌度、硬度、鋒銳都是各自獨有的特點,十分鮮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