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臨海_江湖十三之風起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武俠修真 > 江湖十三之風起 > 第二百二十章 臨海

第二百二十章 臨海(1 / 1)

盧林看完這些,問道:“諸位掌櫃商議得如何了?”

陳世亨說道:“主公、主母,我們願意在此築建城池,就以這西洋人的營地為根基,再擴大一些,能夠容納兩萬人即可,城築好以後再把東西兩岸市舶商鋪建立起來。”

武南、劉士元、邢祿聽得都是一愣,這是個什麼情況,在此地建城!?

陳世亨說完,其餘人也都說是這個意思,隨即還拿著幾張紙過來,攤開在桌上和盧林講述了起來,查差不多說了一刻鐘左右,盧林也大概明白了他們的意思,陳世亨他們是根據他們自身的實力商議出來這個結果的,和山社那邊一起,可以遊說勸導兩萬人左右過來這邊,然後就以這兩萬人起居為根基來築城。

至於蘇祿國和浡泥國兩邊,暫時不去告知,等九州市舶司大船來了之後再去說,有九州天朝大國在南洋一帶素來的威名,等市舶大船過來,玉龍皇朝的官員肯定也有的,借這時機去和蘇祿國、浡泥國商議這些事情那就方便多了,這確實是再好不過了,但這需要盧林出麵幫忙,留下書信去聯係。

關於求援之事,陳世亨他們更傾向於倚重南島這邊,認為蘇祿國和浡泥國都有些遠了,隻有南島是最近的,兩三天就可以趕來,更重要的是南島是當年的南王後人管轄,隻交稅賦給蘇祿國主,其餘都算是自治,這邊建城之後與南島往來應該會更多更緊密一些。

盧林知曉這是實情,明白陳世亨他們這些人的想法,覺得他們想的這些更為實際合用一些,於是說道:“諸位放心,後麵朝廷市舶大船上有我江右商幫、臨近鏢局的人隨船過來,我會留下書信給你們,到時候你們去找他們。”

陳世亨他們聞言都紛紛拱手說道:“多謝主公!”

盧林卻是接著說道:“諸位掌櫃,建城之事辛苦你們了,既然需要借重朝廷市舶大船過來之後昭告蘇祿國、浡泥國,那就不可立國,隻說這是九州玉龍皇朝一城,如此方算是名正言順,至於後續之事,等我回去之後來信告知你們。”

陳世亨他們聞言都是一愣,細思了一會後也明白過來了,說道:“主公英明!我們明白!”

武南、劉士元、邢祿三人都聽得都是一驚一乍的,這有點列土封疆的意思了,盧林怎麼就想著這事來了,三人聽後都各自尋思了起來。

盧十七娘聽得也是一愣,想開口說話,最後還是忍住了,低頭不語。

盧林揚了揚手中的紙張說道:“這裡有星冉清點出來的收獲,金銀這些都留給你們築城,到時候再來分配,各種物品所得也是價值不菲,諸位都出力了,到時候都分潤一些。”說著看向武南、劉士元、邢祿他們三人。

武南、劉士元、邢祿聽後,武南先說道:“公子,我們也是恰逢其事而已,這一路過來的買賣就足夠了。”

劉士元說道:“盧公子,士元隻是隨行,敲了敲鼓,沒做什麼,受之有愧。”

邢祿的意思和劉士元差不多。

陳世亨他們聽了連連說不需要。

盧林不置可否,隻是說道:“暫且這麼定吧,這裡事情還有不少,中部和南部還有兩處營地,需要儘早去清除了,西洋人還有逃竄到山林裡麵去的,也是隱患,不能讓他們再有機會出來作惡了,這些天要儘量逼迫出來除掉以絕後患。”

眾人都明白,都說應當如此,會儘力去搜尋,至於怎麼搜尋,薑星冉到時候會安排。

陳世亨和其餘人小聲商議了幾句後,站出來說道:“主公,我們打算安排一些人先回去一趟,尋找雇請一些熟知築城營建之人過來;再就是,此島本是無主荒島,如今已被主公奪下,還沒有名字,築城也需要個名字,好回去和他們說,請主公為這島這城取名。”

盧林聞言有些頭大,這事他是不行的,撓了撓頭,想了想後說道:“我是江右廬陵城臨江坊的,此地臨海那就叫臨海城吧,北邊有南島,此島嶼狹長,就叫長島吧。”

陳世亨等人聞言都紛紛說好,很合適,這些話語盧林聽得是臉紅不已,他就沒那學問取名,若是王文英、嬰寧、馮清容和晏明他們這些有真才實學的來取名字,那還值得稱好,自己一個數算秀才實在是差不少。

盧林趕緊說起他曾經想過的事情,開口道:“諸位,你們也不要隻想著你們自己能夠如何,築城之後,城中就隻能是你們自己人,這樣便於聽令行事,但是城外之地廣袤,可以將消息傳出去,招徠有意之人前來,共同將此處營造興盛起來……”

這是依據當初林戴裡的做法想到的,盧林對於這些是侃侃而談,畢竟是親曆過的,王文英提出的設想,然後林老板、戴老板踐行了的,並非是信口開河、誇張、虛無縹緲之說,陳世亨等人聽了都是極為驚訝,對盧林更是高看了一眼,很是佩服,不停的點頭說好稱妙。

武南、劉士元、邢祿三人當中,劉士元是有才學的,聽得這些也是對盧林佩服不已,沒想到盧林竟然能夠說出這麼一番切實可行的見解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都重生了,那就逮捕學姐吧! 沒錢當什麼亂臣賊子 古代末世的文弱書生 帶著無限麵板重生 這個刺客光明磊落 子孫燒香,把我供成真仙了 穿書七零撩男神,科研致富興祖國 入夜,禁欲影帝他對嬌嬌又撩又寵 鬥羅:七殺驚絕世 前夫又哭又鬨?彆慌,太子爺又爭又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