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也看到了相融的血液,嚇得他立即跪了下來,惶恐道:“陛下,奴婢十五歲就淨身,至今已經四十五年,奴婢不是男人,怎麼會和太子殿下的血液相融呢,這這…”
此話一出,殿內眾臣一片嘩然,紛紛看向玉碗,這才發現血液真的相融了。
魏皇的表情始終平靜,他揮了一下手,讓內侍將玉碗拿了過來,看到碗裡相融的鮮血,他說道:“太子和張賢絕無血緣關係,但是現在血液相融了,由此可見,滴血認親並不準確。”
淩寧立即回道:“父皇說得沒錯,滴血認親並不準確,存在太多的變數。為了增加說服力,兒臣建議再多驗幾次。”
“好!”魏皇同意道。
淩寧立即看向了太子,太子連忙抬手了手指,縱使被紮千百次,他都心甘情願。
於是乎,淩寧再次紮破太子的手指,往兩個新的玉碗裡各滴了一滴血,然後環顧四周後,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於是走出養心殿,指著外麵兩個十七八歲的小太監,將他們叫了進來,然後紮破他們的血,再次和太子進行滴血認親。
很快,有了結果。
隻見一個玉碗裡的血液相融,另一個血液未融。
看到這個結果,太子的腰杆立即挺直了,這一刻的他終於明白,滴血認親就他娘是假的,不可信,自己是清白的。
燕王也看到了結果,麵容陰沉,用陰冷的目光盯著淩寧,淩寧完全相信,此刻的燕王恨不得殺了自己,因為自己破壞了他的好事。
他距離儲君之位是那麼的近,已經近在咫尺,很快就能垂手可得,但是卻被淩寧一腳踹回了現實。
淩寧則將結果呈給了魏皇,然後笑著說道:“父皇請看,這兩名宦官年紀都比太子要小,一個不融,一個相融。不融的還好說,和太子毫無關係。但是相融的豈不是說他是太子殿下的子嗣?由此可見,滴血認親本來就不靠譜,用不靠譜的方法自然也無法證明皇孫非太子親子。”
這一刻的太子熱淚盈眶,連忙看向魏皇,說道:“父皇,還請為兒臣做主啊。”
魏皇點了點頭,然後看向燕王和一眾大臣,說道:“燕王,諸位愛卿,爾等也看到了,滴血認親並不嚴謹,有血緣關係的不融,沒有血緣關係的亦可相融。”
看到魏皇一錘定音,燕王縱使心中無奈,也知道今日的殺招失敗了。
不過,燕王可不是退縮的人,他立即說道:“父皇,既然滴血認親不嚴謹,那該如何證明皇孫乃太子所出,如何堵住議論紛紛的流言蜚語?”
是啊,滴血認親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止住流言蜚語,是為了平息百姓的議論。
既然滴血認親沒有用,那該如何是好?
問題又重新回到了最初的問題。
魏皇便問:“諸位愛卿,可有何良策?”
官員們低頭不語。
這時候,太子看向了淩寧,又把希望寄托在了淩寧身上,於是問道:“六弟,你可有辦法?”
這一次,淩寧果斷搖頭。
開玩笑,就是他給燕王府送的書信,把趙金蓮和方頌文的奸情以及苟且的方式詳細寫出,其目的就是給燕王送一把刀,送來對付太子。
淩寧不希望太子被廢,但是卻希望太子和燕王相互用刀插對方啊,這樣兩人相互掣肘,淩寧才能悶聲發展。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