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輕易不過問後宮之事,可一旦出麵就是看不過眼的大事。
直接廢除了一宮主位。
加之莞貴人再次遭貶,成為了甄答應,華妃也失去了協理六宮之權。
鐵腕手段讓後宮一時噤若寒蟬。
雍正三日之後回宮,事情已成為定局。
而太後的處置皆是從後宮穩定出發,他自然沒有異議。
心裡卻是對甄嬛屢生事端有了很大的不滿。
同為中毒之事的受害人,惠貴人就能善解人意,體貼入微,他給什麼交代就是什麼。
可甄嬛偏偏仗著受寵,非要去追查到底,搞得六宮烏煙瘴氣。
其實在雍正的眼中,他能不知道幕後是華妃的手筆嗎?
之所以按捺住不往後繼續查下去,當然是為了朝堂考慮。
就算甄嬛真的拿到了證據,他也不能對年家過於苛責。
如今這番作為,逼著太後親自出手處置,雖也占了大義,可終究是打亂了皇帝的計劃,還要費很多心思去安撫年家。
那端妃也是!忍了這麼些年,以為她能更明事理些,沒想到碰到可以打擊華妃的機會,同樣失了分寸。
真真是消磨了雍正心裡為數不多的情誼。
而且,去了華妃協理六宮之權,豈不是沒有人可以掣肘烏拉那拉家了。
雍正思慮再三,把心思放在了沈眉兒身上。
這些時日觀察下來,惠貴人倒是個穩妥的。
她未曾卷入過任何紛爭,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和之心,對太後亦是恭敬有加。
所以要找一個新的力量來平衡後宮局勢,她和敬嬪捆綁在一起,無疑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隻不過現下貴人的位份還是低了些,先讓她學著吧。
若真是個有出息的,日後晉位協理六宮也順理成章。
而後皇上便傳出口諭,說皇後身子將好,操勞宮務過盛未免百上加斤,著敬嬪和惠貴人從旁協助。
宜修開始心生警惕,沒想到鹹福宮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卻是在這次的爭鬥中成了最後的贏家。
敬嬪倒還罷了,畢竟是主位娘娘,又伺候皇上多年。
在華妃失勢,端妃病弱,齊妃庸懦的情況下,嬪位上也就她能拿的出手了。
那惠貴人何德何能,能在宮務上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