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驥的餘黨已被儘數清剿,南方的動蕩趨於平靜,朝廷內外逐漸恢複了往日的秩序。然而,張宇卻深知,平定動亂隻是暫時的勝利,百姓心中的不滿,仍舊像暗流一樣在大清的各個角落中流動。
在禦書房中,張宇與幾位心腹大臣密切商議,深入探討如何更有效地鞏固朝政,確保長久之安。
“陛下,胡驥一事並非偶然。若想要根治,必須徹底革除那些在地方割據為王、擁兵自重的勢力。”陳昱光直言不諱,“這些年,一些地方官員私通勢力、壓榨百姓,已經觸犯了國法。此番南方動亂,便是因這些地方勢力滋生的弊病而起。”
張宇神色微冷,沉聲問道:“如此看來,朝中對地方官員的監管不足,是導致這次動亂的根本原因之一。若不徹底整頓,恐怕後患無窮。”
沈清言此時輕輕點頭,沉穩地說道:“陛下所言極是。這段時間臣仔細調查了一些地方官員的賬目,發現其中不少貪墨、私吞稅賦之事。若放任不管,不但百姓怨聲四起,國庫也會逐漸空虛。”
張宇聽後,思索片刻,點頭說道:“清言所言甚合朕心,現今朝中確實需要進行徹底的改革,將那些貪腐之輩逐一清除。”
正在此時,一名內侍走入,呈上了一份地方奏折。張宇接過,展開細看。奏折來自山東巡撫林敬元,詳述了本地因為饑荒導致民不聊生,許多百姓甚至因無糧可食而被迫賣田賣地,流落他鄉。
“山東地處富饒之地,怎會鬨饑荒?莫非此地官員徇私枉法,截留了賑災之糧?”張宇眉頭微蹙。
沈清言拱手道:“臣願前往山東,深入查探地方貪腐情形,若有不法之人,必當嚴懲不貸。”
張宇微微點頭:“好,清言,此次任務極為重要,你可要小心行事,務必將那些禍害百姓之人逐一揪出。”
此後幾日,沈清言與幾位心腹帶著密令,悄然前往山東。張宇在等待消息的期間,一麵繼續聽取各地奏折,一麵開始推動朝廷中樞的調整。他親自召集了幾位與民生、財務有關的重臣,要求他們重新審視稅賦、糧倉的分配情況,嚴查可能的漏洞。
數日後,沈清言傳來密信。信中詳細陳述了山東饑荒的真相:林敬元巡撫雖儘職守本分,但當地知縣與富商勾結,將朝廷下撥的賑災之糧截留,轉而以高價售予百姓。許多貧民因無力支付高價而陷入困境,導致整個地區怨聲載道。
張宇看完密信,眼中閃過一絲怒火:“竟有如此貪婪之輩,膽敢拿百姓的生死之事為其謀利!若不嚴懲,何以平民憤?”
陳昱光拱手進言:“陛下,山東知縣與富商狼狽為奸,直接引發民怨。臣建議,將此事公開處理,以警告朝中其他心術不正之人。”
張宇點頭,同意道:“傳旨,限山東知縣及相關官員五日內上京聽候問責,朝廷將親自清查此事。”
這道聖旨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尤其是在那些習慣於貪墨、壓榨百姓的地方官員中間,更是引發了陣陣寒意。一時間,許多官員開始收斂行事,生怕被牽連進來。
隨後,張宇繼續推行新政,任命了一批廉潔、忠誠之士擔任地方要職,逐漸在全國範圍內整頓吏治,推動一場徹底的改革。為確保新政能夠有效實施,他特意下令在各地建立監察機關,監督地方官員的行事作風。沈清言則成為了這些改革的核心人物,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才乾,迅速為張宇搜集到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成功扳倒了不少貪腐官員。
數月之後,朝廷的改革初見成效。百姓們紛紛稱頌張宇的仁政之舉,地方上也逐漸恢複了穩定。然而,張宇並沒有因此而放鬆警惕,他深知,國家的真正強盛並不僅僅依賴於一時的安定,而在於持之以恒的改革和對貪腐之風的防範。
這一年,張宇在國庫逐漸充裕的基礎上,撥出一部分資金,用於修繕水利工程,改良農田,改善百姓的生活。他希望,隨著國力的日漸強盛,能讓更多的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與此同時,朝中一些反對改革的舊派勢力也逐漸露出不滿的神色。他們認為,張宇的舉措已然觸及了他們的根本利益,開始暗中勾結,試圖推翻張宇的改革。
張宇雖然對這些舊派勢力的活動有所察覺,但他並不急於出手,反而繼續推行自己的改革策略。他清楚,改革注定會伴隨著阻力,而他必須在合適的時機,找到那些暗中作祟之人,將他們一一鏟除。
這一夜,張宇在禦書房中獨自沉思。他遙望窗外,心中默默祈願:這場變革能夠帶來真正的富強,讓大清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百姓,擺脫饑寒與壓迫,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
然而,他也深知,未來的路並不會平坦,但他的決心依舊堅定。
喜歡光緒之路:係統掌權請大家收藏:光緒之路:係統掌權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