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茗子回憶起她的讀書時光。小學時代由於書籍稀缺,茗子隻能翻閱那幾本翻得破舊的小人書,幾乎到了能全文背誦的程度。然而,隨著她步入初中,她的世界逐漸拓寬,她開始閱讀《少年文藝》和《兒童文學》,這些書籍讓她的學習變得更加專心,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
高中時期,她的語文姚老師贈送了她兩本五角叢書——《人性的弱點》和《人性的優點》,這兩本書對她的情商培養大有裨益,也對她的性格塑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她還閱讀了《作文選》等書籍,高三時她的作文《雨的聯想》榮獲校園一等獎,這讓她對文學的熱愛更加濃烈。
大學時代,茗子在忙碌的學習和社團工作中,對書籍的癡迷更是有增無減。她開始“餓補”知識,參加大學生辯論賽,階段性地沉浸在圖書館中,搜集大量的辯論資料。她的閱讀興趣最早接觸的是名人傳記,以及眾多名著,尤其是外國名著,如《簡愛》、《飄》、《複活》等,還有一係列獲得茅盾文學獎的文學作品,如《平凡的世界》、《未穿的紅嫁衣》、《少年天子》、《穆斯林的葬禮》、《補天裂》等。
她非常喜歡逛書店,那種尋書的樂趣就像女人逛服裝城一樣,書籍對她而言,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精神的享受。若子對書籍的珍愛達到了極致,她讀過的書中幾乎沒有折頁,都是完好無損地保護著。讀書讓她深刻體會到“書是知識的海洋”,書中人物的經曆使她在思考中變得更加深刻。正是這些書籍的滋養,讓她變得更加自信,知識豐富,思想也更加成熟深刻。
茗子深知“書海無涯,勤能補拙”的道理。在煉油廠工作時,麵對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她每天都儘量認真學習電腦等專業技能知識。那時,她的思想充滿了矛盾和困惑,每天都有思想鬥爭,是讀書讓她找到了心靈的寧靜。
後來,茗子到了縣委宣傳部工作,那裡的作息製度嚴格,她常常早早起床讀書,看到精彩之處便準備上班,下班回家後繼續閱讀。現在,她來到了鄉鎮工作,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她可以更加自由地閱讀,這是她最大的精神享受。讀書讓她感到非常快樂,寬鬆的工作環境、美滿的家庭生活、自由的活動空間,她知足並且珍惜。
在三陽的上半年,茗子主要是熟悉農村工作,儘快地進入角色。後半年,她抽空讀了《雍正王朝》三部、《我的父親的文革歲月》,總覺得讀書的時間太少,如同海綿中的水,隻要肯去擠,終會有的。讀書已經成為她生命中的習慣,它充實並快樂著她的生活。
在三陽的歲月裡,她不僅通過閱讀豐富了自己的知識,也通過書籍的力量找到了心靈的慰藉。書籍是她生活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讓她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不斷探索、不斷成長。
喜歡茗子青春日記請大家收藏:茗子青春日記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