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上用薑黃染就的粗布上衣,長度到臀部以下像是上衣又像裙子,下身是黑色的窄腿褲子,腰間勒著一掌寬的皮腰帶,彆著小刀等工具,褲腳塞進木頭底的鹿皮小靴裡。
頭發提前幾天陳洋那的發型師就按照劇組的要求弄好了,染成帶一點紅的深棕色,及腰長發從根部起燙出半個拳頭大小的彎兒,臉前側修剪出幾縷到耳朵的碎發。
整體呈現一種略微帶著點混血的樣貌特征,恰好薑薑的眼睛也不是純黑色的,而是更偏棕一點。
滿頭的卷發分成兩份在身前紮泡泡辮,頭頂是一塊折成三角形的藍白色布巾作為頭巾,耳洞上就簡單的用兩根茶葉梗塞上。
導演找好光後先讓薑薑站過去她看一下效果,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區,日光很是強烈,一身布衣的少女在陽光下微微一笑,一頭微紅的卷發襯得她飽滿白皙的臉頰,如春日裡盛開的花朵,嬌豔欲滴,充滿生機與活力。
開始拍攝前,她和陸堯什先跟趙琬導演討論了想要的效果,趙導很是健談,雖然形容起來也是意識流的那一種,但是對於自己想要的方向很清晰,仿佛她腦子裡已經有了合適的畫麵,不需要再試出來了。
可能是拍紀錄片養成的習慣,趙導十分強調真實,這段劇本是他們去水塘邊尋找野鴨的蹤跡,那就是真的找,不用演出來。
所以很多時候薑薑和陸堯什討論的表演內容,是他們網上搜來的,怎麼用皂角和無患子製作清潔劑,怎麼收集草木灰,怎麼掛漁網下魚籠……
這些是他倆之前都沒體驗過的東西,還挺有意思的。相對來說這部戲對於演技的要求並不高,所以私下裡薑薑花的心力,是拍過的幾部戲裡最少的,正好她有時間刷題。
還有一個多月就要研究生考試了,英語和專業科目她不擔心,但是考研政治嘛,她也沒啥好辦法速成了,刷題吧。
為了適應考試的寫字速度,她還每隔幾天就做一套紙質的真題,考研政治是真的要寫好多字啊。他們這一代從上高中,交作業基本就是線上了,因為寫字少提筆忘字那是常事兒,手寫的速度也慢了,可不能因為寫不完拖後腿啊。
等戶外的戲拍差不多了,她劇裡的林間小屋也搭好了,這間屋子是真的按照實實在在的房子蓋的,並不是簡易的等他們拍完再拆走的那種。
劇中在森林裡生存的女主角,從小就跟爺爺奶奶住在森林小屋,爺爺奶奶去世後整片森林就隻有她一個人居住,離她最近的鄰居是在100多裡外的,另一片森林裡住的孫老爹和他三個兒子。
要不就是要沿著她家坡地下的河流,劃一整天船才能到的一個貿易集散地,那裡有十幾戶常住人口,比如養羊織布的一家,收附近獵戶物產的商販,以及方圓幾百裡唯一的一家雜貨鋪。
森林小屋是個外層石頭建築,屋內又加了一層木質結構的小二層房子,一樓是客廳+廚房一體的空間,一樓有個木頭梯子可以上二樓,二樓並不高是個閣樓樣式的開放式小臥室,簡單來說就是個loft。
小屋一層的整體麵積隻有40多平米並不大,屋子正中間是個厚鐵爐子,上邊安裝著一看就很沉重的四方形黑陶煙管,立在爐子的出煙口上。
接口處用黃泥封住,向上約2米長,又是黃泥封住的接口,煙管橫著向屋內二層臥室的方向延伸,到距離牆50厘米的位置再向右拐,從房子東北角開個口煙囪伸出房外。
煙囪設計的這麼長,就是為了冬天燒火取暖和做飯時,長長的煙囪能讓溫度通過陶管,緩慢的釋放大半房間。當然也有壞處就是陶管太重了,屋頂上沿著煙囪走向的房梁上,用一排皮繩垂下來來吊住煙囪減輕重量保持穩定。
並且要時常檢查是否有漏氣現象,以免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這是根據書中描寫的林中小屋打造的室內拍攝場地,等他們走的時候把略顯笨重的陶管一拆,換成輕便的鋁合金或者不鏽鋼的煙管,就完美了。
這個林中小屋蓋之前就跟林業和鎮政府商量好了,全部建房費用都由劇組出,建築工人也找的當地的師傅,認認真真按照自用房的標準用料紮實的蓋。
蓋好後也不需要啥內裝,反而是道具老師去二手市場或者當地居民的老宅裡,收了一堆有點破的舊家具放進去,稍微通風換氣兩天就能拍攝用了。
拍完後他們再給安上柴油發電機,走個電線裝上燈,再把可以替換的都替換成現在最新的材料。
比如那些老舊的家具換成更實用的,比如裝上三層防爆、保溫玻璃的窗子,斷橋鋁的門窗框,30厘米厚的防盜門,然後這個草場邊的林間小屋就可以留下,給當地的護林人員用作臨時的住所了。
一旦護林員進山巡邏遇見刮風下雨什麼的,都可以臨時過來住住。
喜歡整頓娛樂圈職場:從當漏勺開始請大家收藏:整頓娛樂圈職場:從當漏勺開始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