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昭昭的一再堅持下,他們還是吃了大米乾飯。
兩個孩子都沒敢奢侈的多放米,加了紅薯乾一起煮,米飯吃了個半飽,魚湯和涼拌婆婆丁是蘇昭昭看不下去自己做的,在做菜這一行裡,她還是有一手的,在拿上鍋鏟那一刻,身體就像是有記憶一樣,自然的就知道了該怎麼做,沒有手忙腳亂的讓孩子們懷疑。
萬幸!
勸住了兩個想給她找醫生的孩子,蘇昭昭摸著總算不叫了的肚子開始在家裡四處打量。
也沒什麼好看的,籬笆圍著的小院兒,院兒裡有一小塊菜地,地裡的菜發著菜苗,院子正中立著兩間茅草屋,一間是正堂兼廚房,一間是娘仨的臥室。
正堂靠門角落的位置是灶間,放著一個大水缸和碗櫃,另一邊靠牆則放著一張不知用了幾百年缺了角的老木桌子,兩張長凳,再一些雜七雜八的小東西堆在角落。
臥室裡隻得一張床,昨天晚上蘇昭昭就是和兩個孩子一起睡的,隻是那個時候她還迷糊著,沉浸在如何罵老天爺才能罵自己罵回去的幻想中,一腦子的漿糊,沒什麼感覺。
想到今晚又要睡一起……
懂事後就沒和人同睡一張床的蘇昭昭真的很不習慣。
不習慣也得習慣,誰叫她窮呢。
臥室裡還放著一個大木櫃子,需要踩著凳子才能打開,櫃子裡放的是家裡的糧食,也是這個家裡最值錢的東西。
家裡的衣服也沒幾件,裝在一個藤箱裡,粗粗的翻了一下,每一件衣服上都有補丁,包括他們身上穿的。
蘇昭昭身上穿的衣服雖然破,好歹還算合身,兩個孩子身上的衣服沒一件合身的,都小了。
床上的枕頭裡蘇昭昭翻出了用手帕包著的錢,一數,十八萬五毛六分錢來,她先是嚇了一跳,然後反應過來,這裡麵一千元,五千元,還有一萬元麵額的,都是第一套rb,隻有這小麵額的五毛六分才是1955年上半年發行的第二套rb。
麵額看著大,一萬元也就等於一元而已。
蘇昭昭拿著錢好好的欣賞了一番,這錢要是要是放到二十一世紀,值老錢了!
她親爹就是一名喜歡集郵和收藏錢幣的半吊子收藏家,每次見麵吃飯,說的最多的就是他的收藏,從他嘴裡,蘇昭昭知道第一套rb收藏價值。
48年發行的第一套幣有1元券、5元券、10元券、20元券、50元券、100元券、200元券、500元券、1000元券、5000元券、10000元券、50000元券等麵額,每種券又分幾個版本,加起來一共有62個版本,而這一套紙幣,在兩年前和父母的最後一次家庭聚會中,她親爹說價值五百萬以上。
當然,這套幣她親爹是沒有的,因為提起來的時候她親爹是一臉的豔羨。
後麵得收藏起來啊!得趁著這天時地利的時候多收藏幾套。
既然小說是在現實的社會背景下寫的,那這套錢肯定也值錢,就算是差也差不了多少。
哪怕她不一定能活到它值五百萬的時候,也可以拿來給後代當傳家寶呀!
當然,前提是她後麵得有點兒錢才行。
這十八萬五毛六分(十八塊五毛六分)讓她毫不具備收藏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