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快子探測技術,讓人類擁有2.5光年的探測半徑,而通訊則直接擴展到了5光年。這是艦載通訊和掃描設備的強度,如果人類把快子通訊建設在行星上的話,通訊範圍還能擴大一倍,達到10光年之遙。
人類很清楚,這就是當初從英仙貿易市場聽到的恒星際通訊技術。
可惜這種技術很難放到戰艦上,因為它的設備實在太大了,比人類計劃的最大恒星際戰艦天琴號都大,除了放星球上沒有任何辦法。
倒是十分適合定居型文明使用,他們可以在一個個恒星係內建造這種快子通訊基站,然後實現整片星空的快子通訊網絡。
流浪文明就算了。
當然了,如果真硬要做的話也不是不可以,畢竟行星級曲速引擎都有了,可以把基站建好在行星上然後打包帶走,但這樣做成本太大,不僅是基站的建造成本,還有推動星球曲速航行所需能源成本。
有那時間還不如多造一些恒星級戰艦。
對於整個文明大艦隊來說,其實並不會因為少這麼一點通訊和探測距離就怎麼樣,因為古代行軍都知道用斥候,整個艦隊不可能沒有巡邏的探測小隊,多往四周散些巡邏小隊就是了。
引擎技術、武器係統、通訊技術、探測技術.
這些主要技術的成熟,終於讓人類將新艦建造計劃提升日程,那是一項千年計劃。
在整套計劃中,人類將使用一千年時間完成新旗艦建造,但不止新旗艦,還包括所有艦船的升級和改造。
原先的行星級艦船將會被換上最新的第四代曲速引擎,為了讓整個艦隊的航速保持一致,海級艦船、湖級艦船的引擎係統也跟著更新換代。
至於更小的山級則會被改造成探測飛船,平時它們會被存放在恒星級運輸船中跟著星盟大艦隊一起行動,行星級運輸船也被當成它們的母港,配備專門維護的艦船,以便對這些經常出任務的探測飛船進行維護。
人類計劃用一千年時間,建造一萬艘恒星級居住飛船,三千艘恒星級生物圈飛船,一百萬艘恒星級戰艦,包括貫穿整個計劃始終的新天琴號。
快子光劍將是所有恒星級戰艦的標配主炮武器。
至於護盾係統則暫時預留位置,當真實護盾技術實現後,再裝上去。人類雖然暫時沒有突破真實護盾技術,但也不是一點進展都沒有,至少護盾發生器的大概占地空間是知道的,外形設計也已經確定。
畢竟有護盾發生器設計經驗,這點沒有問題。
所以在未來的時間裡,星盟整體成員都要為這個計劃服務,每個文明都有自己負責的領域,有專門挖礦的,有主打運輸的,有協助戰艦零配件生產的。
人類也沒有閒著,除了投入強人工智能對新造物進行生產外,人類自己也參與到設計與製造中。
用嶽淵的話說就是,雖然大部分工作都可以讓強人工智能包辦,但人類自己也不能把手藝丟了,特彆是在製造業上,每個產業環節都必須有人會。
人類,不能走上坐著張口等強人工智能養活的道路。
而星盟的其他文明,則跟之前一樣,由人類提供第四代曲速引擎裝配他們的艦隊,淘汰下來的行星級戰艦也在獲得批準後,上架星盟內部市場出售。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