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州城外,戰火紛飛,喊殺聲震耳欲聾,戰鬥進行得如火如荼。而在數百裡之外的蔚州,卻是另一番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五月的微風輕拂著蔚州和廣昌縣的山邊,眾多身影正在田間辛勤勞作,種植著一種新奇的作物——棉花。
原本,那些習慣了傳統農耕的人們對這陌生的作物頗有抵觸,畢竟農活的慣性讓他們更傾向於熟悉的作物。
然而,此時縣裡的土地皆歸公有,這一變革讓不少地主心生不滿,他們本不想參與農業合作。
可縣衙一聲令下,那些拒不配合的地主瞬間陷入困境。
蔚州郡下轄的三縣兩鎮明文規定,不按照縣衙要求種植農作物的,征收土地稅時不再考慮天災或戰爭導致的減產,拒不繳納農田稅的則一律按抗稅懲處。
而且,絕大部分農戶都參與了聯產合作社,他們以縣衙劃分的村、公社為單位,進行著有條不紊的出工生產。
沒有了佃戶給他們種地,這些地主就一個個的傻眼了。
在古代,有地故意荒廢不種地是重罪!不像後世,有地不種還能享受某種待遇。
趙生之所以如此安排,旨在有效地整合人力資源,讓人們從事更適合自身的工作。在同工同酬、按勞分配的原則下,大多數人都切實地得到了實惠。
在官員任命方麵,更是實行了嚴苛的三級考核製度。
第一級是由被管理者評分,
第二級是等同官員相互比較考核,取中間線進行衡量,
第三級則是上官與督察組的評定。
尤其是這第三級,倘若上官的寫評與督察組不符,上官極有可能受到牽連。而且督察組的寫評采用抽查製度,神秘莫測,無人知曉究竟是誰在執筆。
一個底層官員,無論如何也難以做到讓所有督察組的人都為自己寫下好評。
許多心懷叵測的敵對細作暗中窺探著蔚州的三縣兩鎮,他們驚訝地發現此地糧食儲備並不充裕,心中滿是疑惑。
不過,這些地方總有各類商品出售,吸引著周邊各國的商人紛至遝來。
就在這五月,一封由趙生撰寫的關於夷輿商業區劃分報告,以及陽城邊貿縣的安全指導摘要送達。
陽城邊貿,雖被戲稱為走私縣,卻有著彆處難以獲取的便宜貨。
這些貨物專為草原上的幾個大家族準備,絕不會在夷輿出現。
水泉經濟特彆鎮的鎮長趙明義,在收到由蔚州轉發過來的信件後,神色凝重地對著公堅異人說道:“看來,夷輿貿易戰將成為我們的主戰場。”
公堅異人接過信件仔細閱讀,年輕的他雖心有想法,卻因閱曆尚淺未敢貿然發言,隻是恭敬地對趙明義說道:“趙鎮長,看來這個夷輿商貿區,我得走一趟。”
“沒錯,懷安鎮已經開始建設儲備倉庫,那裡定會被打造得如鐵桶一般堅固。但真正前往夷輿才是最為艱險的。”趙明義眉頭緊皺,憂心忡忡。
“無妨,信裡不是提到要求匈奴等幾個商人,讓他們與我們共同成立租界和維持會嗎?”公堅異人目光堅定。
“的確如此,可難題在於這個維持會,誰來擔任會長?顯然,上次他們推薦會長時,希望由我們的人出任。你我都不能去,那究竟能派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