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溫兄口中的這個大肥羊,莫非指那些家族根植於襄陽,卻跟隨劉琮南逃的豪姓?”
還得是徐庶,頭一個猜出了蕭和的言外暗示。
聽到這裡,劉備驀然省悟。
襄陽既是荊州州治,又是大族豪姓的聚集之地,以襄陽為中心,包括周邊的中廬,宜城等衛星城,雲集了小一半荊州豪姓。
其中不乏馬氏,馮氏這種並未南撤,在劉備奇襲襄陽當天,就倒戈歸附劉備者。
但亦有眾多豪姓,不肯歸附劉備,跟著劉琮退往了江陵。
當然這些豪姓大族,不可能全族跟著逃往江陵,還有不少人選擇了留守。
不是為留守襄陽,而是為留守他們的家業。
襄陽周圍土地肥沃,這些豪姓根深蒂固,哪個不是占據良田無數,家中屯糧堆積如山。
若是能將這些豪姓的嘴給翹開,所得糧草不正好用來充當軍需,供養數萬大軍?
“元直說的沒錯,我正是這個意思,這些肥羊之中,尤其以…”
蕭和點頭認可徐庶推測,正要點出具體哪幾姓時,話到嘴邊卻又咽了回去。
他要點出的,自然是蔡氏和蒯氏兩族。
蔡蒯的地位實力,冠絕荊州,蔡瑁蒯越在劉表時代,又瓜分了軍政大權,權力可謂一手遮天。
兩族原本就底蘊深厚,再加上劉表的寵幸縱容,這十幾年下來,家業不得肥到流油才怪。
不用動其他豪姓,單就宰了蔡蒯兩族,就足夠四萬兵馬吃的飽飽的了。
關鍵蔡蒯兩族有挾持劉琮降曹,出賣劉表基業,不忠不義之罪。
且這兩姓獨攬荊州軍政大權,從州府到郡府,要害官職多為兩姓把持,不說給彆人分肉,連湯都舍不得分幾口。
故荊州上下,對蔡蒯兩姓不滿,甚至是恨之入骨者,不在少數。
那麼拿蔡蒯兩姓開刀,可以說是既名正言順,又能贏得大家拍手叫好,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問題在於,諸葛亮跟蔡蒯兩族,可是能扯上點親戚關係。
就比如其嶽丈黃承彥,其妻便為蔡氏之女。
當此亂世,互為敵國,私下裡卻沾親帶故的例子,倒也屢見不鮮。
比如曹操的侄女,乃是孫權的弟妹,張飛的正妻又是夏侯淵的侄女…
沾親帶故歸沾親帶故,戰場上還不是要你死我活,豈能因一家之私,就誤了國事?
以諸葛亮的格局氣量,蕭和相信,諸葛亮絕不會因蔡蒯兩氏跟他沾親帶故,便有意袒護,而誤了劉備抗曹大業。
道理蕭和當然懂。
不過鑒於自己新入夥未久,對蔡蒯兩族開刀這種事,卻還是不宜由他點出來。
這點人情世故,職場之道,蕭和自然也懂。
於是話鋒一轉,蕭和一笑:
“這襄陽豪姓大族,誰是鐵了心要投曹,誰的家業最肥,誰又最應該被動刀,想必元直兄應該比我更清楚才對。”
徐庶與諸葛亮乃好友,又師出同門,這種事自然由其出口更合適。
徐庶略一沉吟後,向劉備一拱手:
“主公,襄陽附近占田最多之豪姓,無外乎蔡氏與蒯氏。”
“蔡瑁和蒯越二賊,受劉景升厚恩,卻背棄劉景升抗曹遺誌,挾裹劉琮舉荊州不戰而曹,實乃不忠不義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