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電話首先打給了老王書記,接到電話時這位德高望重、頤養天年的老人正在自家的菜園子裡澆水。當聽到是我的電話時,忙把水瓢扔在小桶裡,一屁股坐在菜園的田壟上,詢問起我的近況。
我如實地向老人家彙報著我這次海外領軍後的重要工作情況和合作布局。老人家聽得熱血沸騰,並說自己如果再年輕四十歲,保證也跟隨我的腳步,為了理想去打拚當我談到聖誕節組織部的來訪和人事任命,老人家沉吟了片刻道:“一凡啊,你這樣做是對的,你是衝鋒陷陣的領頭狼,不是一個頤指氣使的官爺,這樣對你來說太不公平了,也是國家的巨大損失,我支持你。我會向組織反映該事情,讓上層不要再打擾你的布局,不能因為個彆人的一己私利,一時的頭腦發熱而誤國誤民,這是天理不容的”
老人家看似心平氣和的在電話裡說著,但我能感覺到他的心氣難平,他最不願看到的就是英雄流血又流淚,那麼這樣的國家是可悲的!時代造就英雄不假,但英雄可以引領一個時代的進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主流價值觀不能出現偏差,崇尚英雄,不說是全民,起碼是國之主流。且這種人生觀價值觀要從娃娃抓起。教書育人的目的是什麼?這同樣值得國人好好思考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自由和平的國度,自古如此。禮儀之邦,正義之師。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是爛好人的角色,同樣有著錚錚的傲骨。在中華五千年的各個朝代,不乏國之豪邁,國主之豪言壯語,如虎嘯龍吟,響徹寰宇。
周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秦朝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乾,誓不休戰。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漢朝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
三國時期
寧叫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誌未遂,奈何死乎!
唐朝
內外諸夷敢稱兵者皆斬。
宋朝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元朝
對於國家的敵人來說,沒有比墳墓更好的地方了。
我的地圖畫到哪裡,哪裡就是我的牧馬之地。
明朝
不和親、不稱臣、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大明女子,無論貧富貴賤,嫁為人婦,皆可穿著鳳冠霞帔。
清朝
既不強取他國之寸土,亦不無故輕讓我寸土於人。
中國近代同樣有社會名流的發聲,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豪言壯語。
1、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話出自林則徐在被流放至新疆伊犁前夕寫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表達了他為了國家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精神。
2、魏源的“師夷長技以製夷”。這句話出自魏源的《海國圖誌》,強調學習西方技術以抵禦外侮,雖然這本書在國內沒有得到重視,但在日本卻為明治維新奠定了思想基礎。
3、張之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是張之洞在洋務運動時期提出的觀點,主張在保留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基礎上,學習西方的科技和工業體係。
4、梁啟超的“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製”。這句話強調了教育改革和政治製度改革的重要性,是梁啟超在甲午戰爭失敗後提出的改革建議。
5、譚嗣同的“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是譚嗣同在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斬首前的遺言,表達了他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和犧牲精神。
6、孫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這是孫中山在臨終前留下的遺囑,強調革命事業尚未完成,需要後人繼續努力。
這些豪言壯語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曆史背景和人物的精神風貌,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鬥。
我盤點了一下帶領中國走向強大的七大偉人。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他們,中國不會有當今盛世。
第一位:毛主席
1949年10月1日,當毛主席莊嚴地站在話筒前,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台下的老百姓們都眼含熱淚。因為他們知道,時至今日,大家終於不用再被列強欺壓,可以好好地過日子了。而站在他們麵前的,這位高大偉岸的毛主席,將會成為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第一位領袖。
縱觀我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解放獨立的全部曆程,毛主席所做出的貢獻,無疑是最偉大的。而他也把曾經在戰爭中的一些感悟,全部都寫進了他的詩裡,從而創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傳世經典之作。
就好比《七律?長征》中的這句: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直接以磅礴大氣的筆觸,大膽地將山川河流比作泥丸細浪,從而使紅軍們不怕萬裡長征艱辛的英雄本色展現得淋漓儘致;再比如《沁園春?雪》中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既是對當代英雄的肯定,也是對下一代寄予的厚望;而在他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更是表達出了他在當時那樣一個知識文化落後的年代,卻早已看透了人類社會發展必然規律的超脫境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