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蔣琬與薛仁貴一行人已然到涼州。
說起羌族,自先秦時期到東漢末年,羌族對於中原地區的影響就一直沒有斷過。
數百年來,羌族一直學習中原文化,每代總會冒出一些覬覦中原之心的人出現,或者學習漢人建立國家。
曆史上羌族建立最有名的一個國家就是戰國時期的‘義渠國’。
後來義渠國被秦國逐漸蠶食吞並,有很大一部分的羌人成為了秦國抵抗北方遊牧民族的助力。
秦穆公以後,羌人經過數次東遷,東遷的羌族裡有一部分人與漢人融為一體,過上了農耕生活。
還有一部分願意過著遊牧生活的東遷羌人後來被稱為東羌。
秦以後這些東羌百姓被安置在了陝北,寧夏北部,內蒙古西南部這一帶生活。
成為了秦漢時期抵禦匈奴的堡壘,這部分東羌之人對於當時時常被匈奴襲擾的大秦帝國具有極高的統戰價值。
東羌之人受教化頗深,對漢朝已經有了很大的歸屬感,這一部分羌人自無須擔心。
……
而還有一部分從未選擇東遷的羌族,他們繼續留在了西邊,長期居於隴右、青海這一帶,過著遊牧民族的生活。
這部分人則被稱為‘西羌’。
漢武帝以前,河西走廊地區屬於匈奴,中原王朝和西羌部落並不接壤,所以從未起過什麼衝突。
而從漢武帝大規模進攻匈奴拿下了河西走廊後,漢朝國土與西羌部落接壤。
從此以後,中原王朝便與西邊羌人開始摩擦不斷。
從西漢後期開始,一直到東漢後期,漢朝和西羌人的關係與紛爭,就開始陷入一個無解的怪圈。
漢朝強大的時候,直接派軍隊進入涼州到青海湖一帶屯田駐軍,迫使西羌臣服,這個階段羌人一般老老實實。
而漢朝一旦有些衰弱之時,無法支撐在當地大量駐軍之時。
這西羌內部一定會有一些野心家出來帶眾叛亂。
接著漢朝又隻能再次派兵,費很大力氣前去鎮壓叛亂,然後再重複之前的劇情。
就是這樣一個無解的怪圈,所以有人說西羌之人‘招之連年,既降又叛’,讓人頭疼無比。
比如馬超的先祖,伏波將軍馬援便是在西羌作亂之時被劉秀派遣前去安定西羌的大將。
而西羌人長期習慣在高原之上生活,漢朝的大軍根本無法習慣在高原上作戰,按當時的條件,糧食和補給的運輸也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隻要漢朝大軍開來,羌人往青藏高原上一跑,漢軍大多數時候便無法繼續追擊。
即便是當年的馬援這種頂級名將,也隻能在青藏高原的邊緣與西羌人作戰,駐兵屯田之地最遠也不會超過海拔三千米。
中華曆史上的名將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在高原之上打出名將稱號的將軍,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