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曹爽率軍離開西城後,行軍沒多久就遭到了諸葛亮以及薑維的埋伏。
五萬大軍猝不及防下被殺的丟盔棄甲,瞬間折損了幾千人。
慌亂之下,曹真率兵匆匆向東逃竄。
行軍過半,前方奔來一魏國哨騎。
“報,啟稟大都督,司馬都督讓我前來傳信,西城至上庸的退路已被蜀將戚繼光、薛仁貴所切斷,司馬都督讓大都督千萬彆退向上庸方向,避免被蜀軍前後夾擊,他已在房陵一帶設下伏軍,請大都督立刻帶人轉道房陵,與他一同退守宛城。”
曹真聞哨騎之言後,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想那司馬懿平日裡雖與自己在朝中偶有政見不合,可在此生死攸關之際,卻能不計前嫌,這般周全地為自己謀劃退路,實乃真君子也。
於是,曹真深吸一口氣,對著曹爽說道:
“兒啊,那司馬懿還是個忠厚人啊。”
曹爽坐在馬上,聽著蜀軍殺聲漸近,焦急道:“父親,來不及感慨了,立刻轉道房陵,小小三郡,丟了也就丟了,大不了就是被陛下責罰,罷官免職,但若是這幾萬人帶不回去,你我父子命皆休矣。”
曹真自然是理解這個道理的,點頭答應,也不廢話,組織大軍朝房陵方向撤退。
於是,東三郡的土地上就出現了神奇的一幕。
曹真曹爽帶領著四萬多魏軍在前麵逃竄,諸葛亮、馬岱、薑維帶領著三萬漢軍在後方追逐。
他跑,他追,他插翅難飛。
……
另一邊,東吳建業。
朝堂之上。
此刻,孫權正在上方緩緩開口道:
“曹丕已在壽春集結了十五萬重兵,陸遜也在濡須口一帶組織防禦,朕想問,諸位對前方戰事,有何看法啊?”
聞言,張昭率先出列,拱手道:
“陛下,今曹魏來勢洶洶,攻伐我江東,臣覺得,陛下在此時不應位居建業,建業之地,太過靠東,遠離戰場,不利於全局,陛下應遷都至武昌,如此方能振奮將士士氣,又能居於中心統戰全局。”
孫權微微沉思後,轉頭看向顧雍:
“對於子布所言,丞相是何意見?”
顧雍居於堂下,眼觀鼻,鼻觀心,見孫權發問,他才向前一步說道:“臣以為,張公所言有理,但一切還需陛下聖斷。”
說完便退了回去。
顧雍如今已被孫權任命為東吳丞相。
顧雍當上丞相後,他有幾個原則。
第一,他從不主動獻策。
第二,他從不在背後議論朝堂。
第三,他從不像張昭那般慷慨陳詞說個沒完。
顧雍這個人,他是把丞相當成一個顧問來做的。
他摸準了孫權設相的心思,孫權要的就是一個顧問型丞相,而不是一個總理型的丞相。
所以顧雍對自己的要求便是:到位不越位,幫忙而不添亂,有事做顧問,沒事做象征。
顯然,孫權對顧雍的態度也是極度滿意的。
於是孫權沉思了一會兒,又說道:“遷都之事茲事體大,尚需從長計議,昔年修建武昌新都,從建業等地遷徙了不少百姓過去,惹的是民怨四起。”
“朕聽說,民間百姓甚至有傳言:寧要建業一張床,不要武昌一座宅,是也不是?”
張昭聞孫權之言,忙又進諫道:
“陛下,往昔之困雖存,然時移世易,如今曹魏大軍虎視眈眈,建業之危近在咫尺,武昌居長江中遊,西可應蜀漢來襲之軍,東可援濡須之防,實乃戰略要地,雖有百姓怨言,然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當力排眾議,方可穩江東之根基,全東吳之霸業。”
孫權麵露難色,道:“子布,遷都非獨為軍事,亦關乎民生,昔日遷徙,百姓流離失所,致使民心離散,今若再興此議,朕恐江東根基動搖,且建業乃朕多年經營之所,宮室、府庫、官署皆具規模,一旦舍棄,損失不可估量。”
孫權何嘗不知武昌地理之重,若吳國定都於武昌,可統戰東西。
彆的不說,當遇大事需要朝堂拿決策之時,無論是荊西還是淮西戰場的戰報都能最快的送達都城。
同時武昌也處於吳國目前版圖的中央地段,定都於那裡,對全國上下的掌控力,也不是建業能比的。
這些道理孫權都明白,可是孫權怕啊,武昌離兩麵戰場的距離都過於近了,若是一旦有一麵防守出了個好歹,敵國兵鋒便可直指武昌,特彆是曹丕那十五萬大軍。
太嚇人了!
故而戰局未明朗之前,他隻能拿百姓當借口,先穩居建業,等到戰事過去以後,再行遷都不遲。
顧雍見君臣僵持不下,便輕聲道:“陛下,張公之慮在軍事之利,陛下之憂在民生之安,臣以為,或可暫遣得力大臣率重兵駐守武昌,整軍經武,以為後備。”
孫權聞言不斷點頭,讚道:“丞相所言大善,可解朕之兩難,然駐守武昌之人,眾卿以為何人可當此任?”
此時,老將韓當挺身而出,抱拳道:“陛下,老臣雖年邁,然願往武昌,為陛下守土禦敵,老臣久曆戰陣,必不負陛下所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